炸枣与翔安人是有缘分的,富有家乡风味,的确好吃。
每逢过年 , 家家户户总要蒸糕炸枣 。 一粒粒炸枣 , 像门球那么大 , 金黄色的 , 外酥内嫩 。 馅心甜甜的 , 常用芝麻、花生或豆沙做馅 。 过去穷苦人家买不起芝麻之类 , 只能用地瓜干粉凑和着 。 有一种咸炸枣 , 内馅包豆干、蚵和蒜 。 这种咸炸枣 , 要趁热吃 , 又甜又咸 , 别有风味 。 还有一种没包馅的 , 揉搓成椭圆形 。 没包馅的炸枣,放滚汤 , 清甜爽口 。 平时 , 为了年兜的炸枣 , 家家户户省吃俭用 , 早早粒积好糯米、糖和花生油 。 快到年底 , 大家忙着淘洗糯米 , 晾干 , 春米粉 。
炸枣时,最怕小孩子讲犯忌的话。因炸枣总跟喜事相连,不是过年啦,就是娶媳妇,或是“佛生日”,供品中不可或缺的就是炸枣。神的供品,非同一般,总想选个好日子炸。油炸的东西,若火候掌握不好,过猛了,枣便炸焦,像“黑脸包公”,或是皮爆裂露了馅,就怪罪东怪罪西。
炸枣时要先把糯米粉揉合成米团。这道工序关键在于地瓜泥要掺得适中。少了,炸枣太硬不好吃;多了,炸枣虽软,耗油却多。这要看“头手师”的功夫啰。
和好糯米粉,一家大小围在桌旁搓枣。捏一块糯米粉团,中间挖空,填上馅,撮上口,放在掌心上,双手反复揉搓成圆形。“头手师”坐在油锅旁,油在锅里沸扬。他撮了一小块糯米粉团,手一捏、一压、一搓,片刻功夫,便捏出小鸭和小狗,火候一到,氽进油锅试炸。滚烫的油锅里,小鸭“呷呷”叫,小狗狂吠直追,煞是好看。试验成功了,便将一粒粒炸枣胚氽进沸腾的油锅,“头手师”轻轻摇动网勺,枣胚慢慢地膨胀,颜色由白变黄,再呈金黄色,浮出油面,金灿灿的,捞起来沥干,就是香甜可口的炸枣。
翔安新春第一约→
一年一度!近20万人相约,香山沸腾了!
编辑\王妍 摄影\蔡立锽
资料来源\《翔安非遗》
一校\朱铭榕 二校\洪丽敏
一审\任旭萍 二审\朱毅力 三审\陈兴
翔安区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