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6岁前是孩子黄金干预期
但是我们可以多早开始干预?
做什么样的干预?
当孩子不说话、不理人,怎么办?
怎么跟沉浸在自我世界的孩子玩起来?
社交怎么练?从哪练?
行为怎么管?
南京脑科医院柯晓燕教授新作
一本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早期干预书籍
教你做更适合小龄孩子的居家干预
越早干预
越有可能撼动自闭症核心障碍
有充分的研究表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自闭症儿童的预后。
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所长、发育领域专家柯晓燕,从自己30余年的接诊经验分析:经过早期干预,1/4自闭症孩子能够恢复得比较好,至少10%能够脱帽。
最近一次,柯教授又提到“3-25%的儿童经过早期干预,不再符合自闭症诊断。”
且越早干预,越有可能撼动自闭症核心交流障碍。
柯教授指出——
以往,我们认为 ASD 早期干预时间为5岁前。
如果一个孩子从3岁、4岁开始干预,可以提高他的认知水平和语言水平,但核心交流障碍却难以改变。
因为实际生活中,家长们多以言语问题来问诊。但是儿童发育的规律是,孩子在有口语表达之前有前语言期,即 交流性的互动行为,如能够看向某人、跟亲人牙牙学语、有来有往的回应。
这些交流性的能力发展早于口语表达。 体现在生活中,很多家长觉得小年龄的自闭症孩子和普通孩子看不出差别,逐渐长大后,自闭症表现却非常明显。
自闭症孩子交流障碍的核心是神经发育问题,早期疾病特征尚不严重,症状还未积累,如果不进行有效干预,很可能会越来越偏离正常的发育轨道。
究竟早期干预能做多早?一旦确诊, 什么样的干预方法更适合小年龄段的孩子们?
由柯晓燕教授主编的《孤独症儿童交流与行为训练:利用游戏和日常活动干预》一书,详细介绍他们开创的超早期干预模式——以游戏为基础促进交流与行为的干预(PCBI)。
国内领先自闭症干预模式
抓住自闭症儿童的黄金干预期
早在2014年,柯晓燕教授就带领南京儿童心理卫生中心研究所研发了适用于8~30个月的自闭症幼儿的超早期干预模式——”以游戏为基础促进交流与行为的干预”,即PCBI模式。
它综合了国际上已被证实的超早期干预的有效要素,包括促进社交沟通和亲子活动、以游戏为基础、以家长为中心等,聚焦改善自闭症儿童互动交流的核心障碍。
PCBI模式
在游戏和日常中训练的优势,即PCBI模式的优势:
①将自闭症儿童的确诊年龄提早,大大提升后期治疗效果(但其治疗理念对于所有年龄段的孤独症儿童都有效);
②系统教授家长做家庭干预,省钱,随时随地可开启;
③相比国外干预模式,此模式更符合中国孤独症儿童的特点。
④适应孩子爱玩的天性,让训练更轻松。
《孤独症儿童交流与行为训练:利用游戏和日常活动干预》一书围绕自闭症“以游戏为基础的交流与行为干预”模式(PCBI模式)展开,分为理论篇、实操篇、评估篇、交流篇4个部分。
部分目录
此外,这这本书还将带给家长和专业人员:
1.权威专家团队:柯晓燕教授领衔的团队,结合国内领先的孤独症干预模式,为您提供最专业的指导。
2.黄金干预期把握:强调超早期干预的重要性,适用于8个月以上的自闭症症儿童,帮助家长和治疗师抓住治疗的黄金时期。
3.实操与理论并重:书籍内容涵盖理论篇、实操篇、评估篇及交流篇,全面系统地介绍干预策略。
4.丰富的实操场景:提供24个具体实操场景,通过生动的案例帮助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有效指导日常干预。
该书将干预的三大核心模块:游戏能力、促进交流和行为管理,分解为理论依据、操作要领、实用小贴士、注意事项等,并穿插案例、图表、游戏参考和典型应用情境等内容,步骤清晰、指导性强。
邹小兵徐云梁兵联合推荐
聚焦自闭症儿童核心障碍
《孤独症儿童交流与行为训练:利用游戏和日常活动干预》一书汇集了柯晓燕教授团队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获得了医疗、教育、康复领域专家联合推荐:
PCBI模式符合当前孤独症干预最新的“自然发展行为干预”理念,理论和研究依据充分,干预内容翔实,实际案例丰富,强调专业人员指导、以家长为中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医师邹小兵
本书有三典型特征:科学性、本土化、实操性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孤独症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徐云
柯晓燕团队近十年在南京乃至国内实践PCBI模式,南京已有 600多个家庭受益,国内已有10余家单位运用此模式。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梁兵
阅读此书您将获得:
✫掌握以游戏为基础的干预策略,促进自闭症儿童的交流与行为改善。
✫理解超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学会评估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状况,制定个性化干预计划。
✫通过具体实操场景,提升与自闭症儿童沟通的技巧,增强干预效果。
如果您是一位自闭症孩子家长
正面临诸多干预难题
翻开此书
你将找到你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