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雪,今年32岁,出生在一个北方的小村庄。我们家有四口人,父母、我,还有一个比我小八岁的弟弟。

我从小就知道,自己和弟弟在父母心中的位置是不一样的。父母对弟弟寄予厚望,对我却总是敷衍了事。

在村里,这种重男轻女的家庭观念并不少见,大家都觉得男孩才是家里的“根”。



我初中毕业后,父母就让我去镇上的小工厂打工,供弟弟上学,他们说:“女孩子早晚是别人家的人,读再多书也没用。”

后来,我嫁给了邻村的刘伟,他是个老实人,家境一般,但对我很好。我们结婚后搬到了城里打拼,如今有了自己的小家,日子虽然不算富裕,但也过得踏实。

我和刘伟育有一个女儿,今年三岁。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有一个公平、温暖的成长环境,不要像我小时候那样,总觉得自己是家里的“外人”。



今年春节,我带着刘伟和女儿回娘家过年。按照习俗,大年初六是走亲戚的日子,没想到,在这个日子里,我却和母亲爆发了一场争吵。

记得小时候,我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先干农活。我父亲在村里做木匠活,母亲忙着照顾弟弟,家里的地和牲口就落在了我身上。

那时候,我心里虽然有些委屈,但也没多想,觉得这就是女孩的命。等到弟弟上小学了,父母为了让他“好好学习”,特地给他报了几个辅导班,花了不少钱。



可是,弟弟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父母却从没责怪过他,总是说:“男孩子嘛,成绩差点没关系,关键是以后能顶门立户。”

而我呢?初中毕业后就被送去镇里的小工厂,工资一部分要交给家里,另一部分也攒着给弟弟交学费。

后来,我结婚了。结婚的时候,父母只象征性地给了几千块钱嫁妆,甚至连婚礼都没怎么操心。



母亲私下对我说:“家里没钱,你弟弟还得娶媳妇呢,别计较这些了。”

刘伟家的条件也一般,结婚时的花销几乎都是我们自己凑的。虽然心里不是滋味,但我还是安慰自己:只要以后的日子过得好,这些都不重要。

转眼间,弟弟也到了结婚的年龄。比起我的婚礼,弟弟的婚礼可谓是风风光光,父母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四处借钱给他买房、装修。



婚礼上,母亲一脸得意地对亲戚说:“这房子和婚礼,我们家全包了,绝不让儿媳妇看不起我们家!”

那一刻,我心里五味杂陈——原来,父母不是没钱,只是觉得我不值得花钱。

这些年,我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淡。每次回娘家,我都能感受到一种微妙的疏离感。他们对我的女儿也不冷不热,对弟弟的儿子却百般宠爱。

虽然心里有些失落,但我还是尽力维持着这份亲情。毕竟,父母养育了我,我也不能完全撇清关系。



今年春节,我和刘伟带着女儿回娘家。

刚一进门,母亲就递给我一沓请帖:“你看看,这些是今年需要随礼的亲戚名单。你弟弟刚结婚,家里开销大,这些随礼的钱你得帮着出一份。”

我愣住了,翻看请帖,竟然有十份之多。我忍不住问:“妈,我已经嫁出去的人了,为什么还要替弟弟随礼?”

母亲瞪了我一眼:“你弟弟娶媳妇欠了不少债,难道你不该帮忙?”

我气得说不出话来。这些年,我已经尽力帮助家里了,逢年过节都给父母买东西,弟弟结婚的时候,我和刘伟还拿出了两万块钱给他们添置家具。

可现在,母亲竟然还要求我替弟弟随礼。

刘伟在一旁拉了拉我,小声劝道:“算了,别和老人计较,随一两份就当尽孝了。”我却不甘心,这样的“尽孝”到底有没有尽头?

后来,我们一家三口跟着母亲去拜年。亲戚们对我很热情,却总是把话题绕到弟弟身上。有人夸我母亲:“你家儿子真有福气,刚结婚就分了房子住,还有车开!”

母亲笑得合不拢嘴,连连点头:“是啊,他媳妇也不错,就是家里条件差了点,我们当父母的只能多帮衬点。”

听到这些话,我心里发酸——当年我结婚的时候,母亲可从没这样“帮衬”过。

晚上回到家,我终于忍不住和母亲争吵了起来。我问她:“妈,你心里到底有没有我这个女儿?为什么我从小到大都得不到你们的重视?”

母亲冷冷地回了一句:“你是女儿,早晚是别人家的人,咱家就指望你弟弟了。”

她的话像一把刀,刺得我心口生疼。我质问她:“既然你觉得我是别人家的人,那你为什么还要让我替弟弟随礼?”

母亲被我问得哑口无言,最后甩下一句:“随不随礼随你,反正咱家欠的钱你弟弟还不起。”

那天晚上,我抱着女儿默默流泪。刘伟安慰我说:“你妈就是这个脾气,别跟她一般见识。以后我们少回去就是了。”

我点了点头,但心里却依然难受。父母的偏心让我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爱,真的不是努力就能换来的。

大年初六这天,我和刘伟商量后,还是决定随了五份礼,算是给父母一个交代。

临走时,母亲看着我,欲言又止。我知道,她想让我多随几份,但最终什么也没说。

回到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闺蜜,闺蜜感慨道:“你妈就是仗着你心软,觉得你舍不得断了这份亲情。”

是啊,亲情对我来说就像一根细细的线,虽然脆弱,但我始终舍不得割断。也许有一天,我会彻底想开,不再为父母的偏心而难过。但现在,我只能努力接受现实,学着放下。

这个春节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有些人,哪怕是至亲,也不能一味地迁就。亲情需要双向奔赴,而不是单方面的索取。

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小家庭,把更多的爱留给值得的人。至于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情,就让它随风而去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