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天刚蒙蒙亮,在盘锦市欢喜岭地区,茫茫苇海一望无际,穿梭在其中的欢兴720、820输气管道在随风起伏的苇杆中时隐时现,一架无人机在上空盘旋。

“以前,这些没法靠近的管道,是人工巡线的盲区,多亏有了无人机。”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油气集输公司新能源公司无人机管道女子巡测队队长颜岩菲一边熟练操控,一边说。


春节期间,油气集输公司管道巡护“不打烊”,依托无人机巡线,从前的盲区不再“盲”,输送到千家万户的温暖更加落实托底。

北风迎面扑来,凛冽的冷空气直往人鼻孔里钻,颜岩菲双手稳稳托住遥控手柄,左、右手食指配合拨动两侧滚轮,右手小指在背侧触动多功能键,灵活地操控着无人机。看着管线完好,周边情况一切正常,颜岩菲的眉头逐渐舒展。

据她介绍,人工巡线存在视觉局限,而天眼的俯拍视角,不仅能从各个角度看到管线情况,而且周边有无施工、违法占压等异常一目了然。“我们现在一天飞3回,就是让老百姓们温温暖暖过春节。”颜岩菲热情地说。

辽河油田要求春节重点时段加密管道巡护,20公里的管线,人工巡线,一趟就要走小半天,一组巡线员一天最多巡一趟,加密巡线就得两班人员替换着来,工作量着实不小。而无人机巡线一次只需十几分钟,效率提升了10倍,一组巡测飞行员就能顺利完成。


在湛蓝的天空中,臂展1米的无人机,变成了小小一个黑点,只见它时而旋停,时而加速。地勤员王洋一边监视地面站实时传输来的高清管道实况,一边一丝不苟观察飞行参数。

虽然搭载了油气泄漏声光报警、热成像等先进技术,人依旧在巡线中承担着决策的重要作用。“无人机负责提供远端参数和图像视频,是一个最强辅助,如同做一道大菜,它负责采买,而人是大厨。我们会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加上无人机巡测数据,综合分析后,将巡测到的管道完整信息和发现的问题报给机关部门和属地单位。”颜岩菲说。

无人机的优势更体现在及时性,清晨、傍晚、夜晚等人巡薄弱时段,无人机能够有效补位。“就在前一天,无人机清晨7点发现,华锦支线穿越的一片距离主城区较远的农田,农民正在不远处挖沟渠,通过实时图传视频,我们判断挖渠正在向距离管道反向拓展,最近处与管道保持了安全距离。虽如此,我们还是联系了有关部门,负责人经与农户沟通确准无碍后,我们才安心巡测下一点位。”颜岩菲回忆:“如果一大早,施工真往我们管线方向挖,人工巡线走到那儿,恐怕来不及。”

尽管站在零下15度的雪地上,忙碌的颜岩菲依旧汗水涔涔,她擦了擦脸上的汗说:“今年,我们有信心跑好无人机巡线保冬供这一光荣的接力棒,让管线的天然气源源不断送到千家万户。”

如今,步行跋涉的传统巡线,有了天眼配合,巡线能力和效率显著提升,巡线工和无人机一同悉心呵护着辽河油田13条途经5市30个乡镇136个村屯的天然气管线,守护着千家万户的温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