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些身影在坚守
总有些脚步在奔忙
不论昼夜
无惧寒暑
归乡途中
他们倾力提速,保障一路畅通
城市地下
他们默默守护,只为平安抵达
千里水网
他们夙兴夜寐,遥望万家灯火
他们是坚守一线的运营工作者
在这个春节
铁建运营人为您守护
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智慧提速回家路
除夕夜前,在昆仑集团运营管理的渝遂高速铜梁东收费站,中国铁建十佳技术能手——刘涛正和他的团队对全线的机电设备进行最后的检查和调试。
刘涛带领团队检修车道机电设备
“我们提前做好物资储备,应对极端天气可能导致的设备故障,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响应,保障春运车辆通行。”为了迎接春运大考,刘涛带领自己的青年创新团队提前一个月就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按照春运保畅工作方案,他和同事们对渝遂高速所有机电设备进行了全面排查,还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
在铁建高速监控调度总中心,巨大的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昆仑集团所辖2100余公里的路段车流通行情况。刘涛说,通过这套系统,他们可以及时掌握路面状况。除了重庆外,还可以对云南、四川、贵州的路段实现实时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交通疏导方案。
刘涛在智慧收费岗亭查看高速运行状况
“你看,这里是青木关枢纽互通重点监控区域之一,因为过往车辆较多,我们需要特别关注这里的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在监控室内,刘涛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屏幕。每当有异常情况出现时,他都会迅速拿起对讲机,与其他同事沟通协调。“春节期间,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不能有任何疏忽。”刘涛说。
作为一名技术能手,刘涛不忘通过科技创新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春节期间,他们结合“AI”技术开发的“铁建亿联智慧运营管理云平台”发挥了大作用。通过这套系统,运营后台不仅能对云贵川渝四省路段进行实时监控,还能对运行、经营、养护等各类数据进行数据汇总分析,主动预判可能会发生拥堵的路段,主动评测不同路段区间巡查机电设备运行状况,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天气,甚至是不同巡查人员的习惯给予针对性的意见参考,交通疏导方案的调整与制定已基本实现智能化。
刘涛为司乘人员讲解智慧收费系统
同时,他带领团队建立的24小时实时监测及快速响应系统遍布公路。刘涛表示,通过该系统录入、配置路段联网收费机电设备,可全天24小时监测设备联网状态、数据传输情况、资源占有情况,当发生设备网络异常,系统会第一时间通过APP将故障信息推送给维护人员,无论路段哪里发生机电故障,都能第一时间发现,并通过监控总中心进行调度前往处理。
“以前,如果遇到设备故障,可能需要几个小时才能解决;现在,我们可以在十分钟内完成修复,最大限度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刘涛自豪地表示。
刘涛的工作动力更多来自于家庭的支持。妻子王娟面对丈夫忙碌的工作,选择在背后默默支持。“我明白他工作的辛苦,也深知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感。只要他能安心工作,我会全力支持他。”正是有了这样的理解和支持,刘涛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无后顾之忧。
“虽然不能回家过年有些遗憾,但看到每一位司乘朋友都能平安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就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刘涛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守护城市地下线
除夕深夜,天津地铁1号线最后一趟地铁列车结束运营,回到津南区双桥河列检库内。持续忙碌一整晚的吕宏振和他的检修团队快速列队,走进检修地坑,完成这一年最后一辆地铁列车的维修检查。
吕宏振是铁建交运天津地铁1号线车辆检修团队工长,也是“全国交通技术能手”。作为“列车医生”,这是他守护“城市地下线”,在岗位上度过的第10个春节。
吕宏振对列车部件进行检查
在稍早前与班组成员交班时,吕宏振向他们送上了新春祝福,但对于自己,吕宏振说,“我早就把班组的同事和每天为伍的列车当成家人,在除夕夜与奋战一年的队友们相互拜个年,给辛苦一年的列车伙计做一个细致的全身检查,就是最有仪式感的春节。”
天津地铁1号线是中国铁建首条完全自主运营的轨道交通项目,线路全长42.07公里,承担天津全市客运总量的四分之一,是天津线网客运量最大线路。
每天地铁运营结束后的6小时,被检修工们称为“黄金6小时”,这6小时时间里,吕宏振和他的团队要完成数万个车辆零部件、上千项列车功能的检测和试验。进行车底作业时,他们脚穿绝缘鞋,头戴安全帽,需要车顶检查的时候,还要系上安全带。“1号线是三轨受流,检修过程中,库内处于750伏直流电带电状态,穿戴好防护用具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除此之外,列车空调、列车广播、客室扶手、车门、牵引制动功能测试,他们都要逐项检查。
检修班组春节期间进行夜间检修作业
春节期间,保障任务比平时更加繁重,要求也更加严格。一辆列车全长120米,吕宏振和同事们每天检修10辆左右,要绕着车走30多圈,还要在检修地坑来回穿梭检查车底。一天下来,步数都是25000步以上。他们的作业需要持续到夜里所有车辆收班以后,所以,当城市的人潮散去,纷纷回到家里与家人守候新年时,他们还举着手电筒,弓着腰,在列车底部一遍遍检查......
大年初一的早上,便到了李翔宇的白班,与吕宏振交接班后,他熟练地对班组人员进行分工,一组人迅速投入到早高峰回库列车的检修中,另一组人登上列车开展正线添乘,随时盯控列车状态,以便在突发情况下第一时间进行处置。
为列车装点春节元素
“白班检修班组除了检修作业,还要进行添乘、培训、巡视等工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引入了360度车体外观图像检测系统。”李翔宇介绍,该系统能以极快的速度获取高精度的车体外观图像,凭借先进的大数据算法和强大的AI识别能力,精准无误地揪出车身刮痕、部件松动、漆面破损等各类细微缺陷,为列车的安全检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这项技术对比项达到1万多项,小到一个螺丝、一根铁丝,大到系统、箱体,它都能第一时间进行识别并发现提示,极大提升了检修工作的效率和精准性。
初一之后,李翔宇还要当值初七。返程高峰也是春运保障的关键期,根据客流量的变化会加开临时列车,这意味着李翔宇他们的检修任务也成倍增加。面对重任,李翔宇和同事们说,“只要乘客们都平安顺利出行,我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这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千里水网总关情
“报告!白天已对一期和二期水厂全面巡查两次,第三次巡查显示厂区目前一切正常,夜间会持续关注厂内情况,请放心。”
除夕夜里,在天津市东丽区,天津张贵庄污水处理厂安全监督部(质量部)副部长付博正通过电话向公司安委会汇报厂内运营情况。
付博与同事研究污泥处置工艺参数优化
这座污水处理厂已全力运转了1200多个“不打烊”的日夜,污水处理厂服务面积达到了240平方公里,正持续为天津当地128万居民打造优质清洁的宜居家园。又是一年,铁建发展人依然坚守岗位责任,在工作中迎接新春到来,用“舍”与“守”护水于民,保障万家平安团圆。
“今晚家家户户团聚,进水量自然增大,进水水质更为复杂,这个好日子可绝对不能出问题。”作为与张贵庄污水处理厂共同成长的中生代员工,付博善于在日常工作中与污水处理厂不同岗位的人员沟通交流,保障安全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转。”出水安全是红线,只有不断地沟通巡查,更多地与一线人员交流,获取更多的细节信息,才能排除隐患于微末,切实保障出水安全,从而使水厂持续稳定运营”。
伴着夜色渐浓,用水高峰随之而来,项目团队开始了除夕的第四次巡查。
付博与项目同事巡查污水处理厂
高低压供电系统的平稳运行,是水厂运行的基础核心。高低压配电间、消防控制室......项目团队在二期水厂有条不紊地检查各个环节。2024年7月至今,二期工程已正式商运百余天,期间,一、二期工程共为北塘排污河、永定新河以及渤海大沽口近海等海河流域提供了2000余万吨“生态补水”。
有限空间作业是污水厂的特征危险源。“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必须做好,项目团队经过专业培训、协同互助,作业水平不断提高,真正达到了切实可靠地排除安全隐患。虽然市区很热闹,但是水厂越安静,我们就越心安”。日夜守候、警钟长鸣,既是对区域百姓、也是对企业自身的一种深切责任。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智能化发展是项目精细化管理的重要路径。在张贵庄污水处理厂“智慧水务”中控室,由发展集团自主研发的“智慧水务”系统也是“守水人”团队的重要一份子。“这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伙伴和助手,也是今年除夕在岗和过去最大的不同。”付博说。统筹水厂运转,“BIM数字孪生系统+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采用更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化系统,通过可视化监控、动态化模拟和全流程控制实时监控生产运行数据,高效处理各类业务信息,为项目全面提升运营水平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智慧水务运维管理平台
“春节坚守岗位成了我们特有的‘年味儿’”,这已经是付博连续第三年春节在岗,“各个平台显示,今天数据都蛮好,水压、水质都很稳定,咱们一会儿都能安心吃饺子了。”
千里水网总关情,以付博为代表的铁建人,以精益求精的专业和持续不变的坚守,为水厂运营注入动能。2024年,张贵庄污水处理厂二期荣获中国铁建“优秀项目经理部”称号,并成功入选全国绿色低碳标杆水厂,进一步擦亮了“铁建水务”的品牌标杆。(中国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