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CENT

VANGOGHGOGH

世俗形骸消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一位东方艺术家曾将历代画家划分为三个类别:“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画自己所认为最好的画;第三类则是置好坏于度外,被冥顽不朽的力量驱动着画笔作画。第一类人终身勤于斯而不闻道;第二类人则朝闻道夕死可矣;第三类则如《庄子》书中的啮缺与道合二为一,其人,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他的艺术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世俗形骸消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按图索骥,梵高显然属于第三类。


鸢尾花 1889 盖蒂博物馆藏

他所挥就的每一笔均直接而强烈地展现着他自己的情感,甚至于他审视自我与感受自我的过程也清晰地反映在他的画作之中。观众直面他的画作,宛如直面其人,经历着他的经历,狂欢着他的狂欢,痛苦着他的痛苦,所谓切肤之爱与痛。


/夜晚露天咖啡座/ 1888 奥特洛克洛勒-穆尔博物馆藏



/康乃馨和其它花卉/ 1886 华盛顿克利格博物馆

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太阳

梵高的成就,源自于他的坚定信仰,对于一位艺术家而言,信仰是不可或缺的基石。“我们的人生是一个朝圣的过程。”他在信中写道。他的画就像他的人一样,情绪、纯粹、有力、几近癫狂——在《向日葵》中,遍布整个画面的细碎的花瓣与葵叶如同跳动的火苗燃烧,呈现出一种令人心弦震颤的辉煌灿烂。梵高以重涂的笔触施色,每一笔都仿佛在透支自己的生命,一步一步走在朝圣之路。一位英国评论家曾言: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最简单却最普遍的事物,那便是太阳。太阳象征着最原始的生命力,是一切信仰的色彩与根基,是最坚不可摧的力量。梵高对太阳的崇拜,对生命的渴望,已经超越普通的热爱,更像是源自精神深处的酒神的狂欢之饮宴。


向日葵 1888 东京安田·葛西艺术博物馆藏

这或许解释了他精神疾病的“来处”,癫痫与抑郁均源自于他的肉体与他强大的精神力的不相匹配。对他体内那股如火般热烈坚固的力量而言,身体反而是桎梏。自画像中,梵高瘦骨嶙峋,面色黯淡,但我们透过画布上的那双眼睛,却仍然能看到与他的生活环境截然不同的,甚至刺眼的坚定。他的精神世界之强大,逼近具象化。

真正的梵高

人类与其他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能够拥有独立的灵魂,并体验到深刻而复杂的情感。通过梵高的画作,我们能够与之产生共鸣,从而认识到:我们所理解的,站在我们面前的,是梵高精神的体现——真正的梵高,一个超越了肉体束缚,永恒不朽的梵高,是他所毕生追求、崇拜的生命力之本质、本身。


星夜 1890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我们之所以爱梵高

我们之所以爱梵高的画,是因为它们饱含苦难,饱含激情,饱含忧郁,同时,散发着太阳般熊熊的火焰,一刻不停地燃烧,是冲撞所有人的血液,震撼所有人心灵的艺术之美的化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