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美国新政府关税战的重点对象。周三美国商务部长提名人卢特尼克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美国的对手应该列在制裁国家名单的首位。】

卢特尼克在参议院商务、科学和运输委员会会议上还表示,总统已指示商务部研究政府征收关税的长期方针,并在三月底或四月提交提案。

这位美国内阁候选人并未透露新政府可能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的关税的规模。不过,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 (Caroline Leavitt)在前一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关税的起始日期2月1日“仍然有效”。她表示,总统已经放弃了征收 2.5%普遍关税的想法。这位发言人补充道:“他希望利率更高。”

此前特朗普曾表示,美国可能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10%的关税。全球市场专家、独立分析师米哈伊尔·别利亚耶夫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中国有能力灵活应对美国的保护主义。

米哈伊尔·别利亚耶夫专家说:“中国会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遏制美国政府针对中国采取的明目张胆的强硬行动。反制措施应能迫使对手有所醒悟,进而采取更加平衡的对华政策,但不能阻碍中国的发展。与此同时不一定引入对称关税。

中国有着足够的智慧,并没有刺激美国挑起新一轮贸易战。反制措施不应损害中国经济。对称反应,何况是快速的反应,并不总能产生明显的预期效果。正如与欧方的关税战一样,中国肯定会评估对方行动的后果。中国有对美国可能采取应对行动的工具。这就是高科技领域、人工智能领域的成就,还有美国经济赖以生存的原材料领域,特别是稀土金属。中国可能会在这些领域实施限制,进而导致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减少。而且从价值上看,这一数额还不足以给中国造成损害。更何况可以把这些原材料和产品转而销售给其他市场,而不会损害中国的出口,因为世界各地对它们的需求都在增长。”

卢特尼克在参议院的表态也间接表明,美国不仅将关税视为遏制中国的经济手段,更视为是一种政治手段。与此同时新政府还在考虑对英伟达公司芯片对华销售施加额外限制的可能。虽然具体时间尚未公布,但显然这是另一种政治手段,其目的就是,既在关税战背景下不可避免的贸易谈判中,又在战略安全与稳定问题的谈判中,向中国施压。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小程序上线啦,欢迎使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