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军整编74师最后一任师长邱维达回忆:在张灵甫命丧孟良崮,整编74师全军覆灭之后,他就被王耀武提溜起来,要求他重建整编74师,当然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蒋介石手里。

于是几天后,邱维达就奉命去见蒋介石,进行“最后的面试”去了。结果邱维达刚一进屋,就听到了蒋介石的咆哮声:“这么一支精锐损失了,你这个兵团司令是怎么当的,实在是无能。

邱维达清楚,这必是蒋介石在痛骂汤恩伯。一时间邱维达既不敢坐,也不敢退出去,就只能杵在那。



直至蒋介石骂够了汤恩伯,摔断电话后,却依旧怒气未消,瞪着邱维达继续吼:“七十四师怎么这么快就被打垮了,也不知道是张灵甫的问题还是汤恩伯的问题,这个完了一定要查清。你是七十四师的老人,我已经和辞修(陈诚)、佐民(王耀武)说好,由你负责重建七十四师。

说完,蒋介石一摆手。邱维达连忙立正,告辞,就这样邱维达成为了,整编74师的新任师长了。

显然,从邱维达的回忆录中可知,当时蒋介石对于整编74师的全军覆没,完全是处于一种懵圈状态,否则也不会说出,“也不知道是张灵甫的问题还是汤恩伯的问题,这个完了一定要查清”。



那么蒋介石查清了没?对此就只能说,既查清了,又没查清!之所以这么讲,就是因为自此后,张灵甫就成了蒋介石嘴里的一块砖,是哪里需要向哪里搬。

比如,随后胡琏在南麻战役中,蒋介石就亲自进行了微操,发去电报指点胡琏:应特别注重山脚之入口要害以及山腹之地形,切不可专重制高点。凭山巅守御反易被“匪”围困或炮击毁灭,此乃第七十四师在孟良崮失败之一大教训,望切戒勿忽,并研究改正为要。

所谓,别学了张灵甫!而当胡琏打赢了后,蒋介石就兴奋异常,大嘴一咧开始吹嘘胡琏是“常胜将军”。

这一下子,可直接气炸了黄百韬,画着圈圈才诅咒呢,吼道:“什么常胜将军,若非老天爷帮忙,突降大雨,胡琏早就跟他的小老乡张灵甫作伴去了。



所以,这能说蒋介石查清了吗?明显是不能。须知对于张灵甫兵败身死,黄百韬才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在张灵甫兵败孟良崮前,他就是张灵甫的直接上司,当时曾下令张灵甫率领整编74师,向自己的25师靠拢,总之就是,别上孟良崮。

可张灵甫却不服啊,立马反驳表示:“那我的部队骡马车辆重武器多,打出去损失大了,你能负责吗?”一句话让黄百韬是上不去下不来,只能表示:你愿意咋的就咋的吧。

同时黄百韬也出战了南麻战役,因此当黄百韬说是因“突降大雨,救了胡琏”后,就证明了蒋介石根本就没查清,张灵甫为啥会兵败孟良崮。对此结论,您还别不信?因为还有一个证据,更让人哭笑不得……



那是在张灵甫兵败身死后,即,在1947年的5月19日,蒋介石终于把炮灰对准了自己的这位爱将,如下:

此外听说该师此次失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去年七月间第七十四师在淮阴作战的时候,曾经收编了三千俘虏。

后来该师师长张灵甫来见我时,我曾当面警告他:“匪军俘虏绝对不能收编,一定要送到后方收容。”

他说:“俘虏中有许多是我军过去被俘过去的,而且并不是拿来补充战斗兵,只是作杂役兵,想必没有关系”。我说:“作杂役兵也不行,一定要集中送到后方。



那么张灵甫照办了吗?根本就没有!至于为啥张灵甫突然不听蒋介石的话了,这个就只能说:若听了,也就不是张灵甫了,毕竟国军少将吴鸢,曾经这样点评张灵甫。

让他当一个营、团军官是可以的,要当军、师长则是难以胜任的,他平时不务实际,专好附庸风雅,喜骑马、练字,收买古董字画,室内悬挂成吉思汗、拿破仑等人的画像,俨然摆出一副儒将的风度,但在作战紧要关头,拿不出办法,有时只晓得冲,充分表现出一介武夫的样子。

即,张灵甫是典型的德不配位,太喜欢搞花架子了!

更何况陈诚,在攻占延安的记者会上,还曾把整张灵甫“收编”三千“投诚”共军这事,作为国府优待投诚的正面典型,而大肆吹嘘。



自然这件事,就让蒋介石痛心疾首了,于是他接着追责和反省,如下!

我(蒋介石)当时以为他照办了,那知他(张灵甫)并没有做到,此次该师和匪军作战,一遇到猛烈炮火,阵地就生混乱,听说有杂役兵乘机鼓噪,裹胁官长的事情发生。

由此可见我们高级将领稍有一些疏忽大意!就足以危及全军的生命。张师长在平时本是最忠实而且是智勇兼全的将领,但因为一时的疏忽,竟遭如此重大的惨败,这是大家应该时刻记住,作为殷鉴的。

那么蒋介石说的有道理吗?有个锤子的道理!



其一:张灵甫为啥德不配位?还不是因蒋介石就这样吗!所谓,有什么样的上级,必然出现啥样的下级,这是公认的!

其二:张灵甫兵败身死的真正原因是,蒋介石集团内部出现了大问题,跟投诚的三千共军有啥关系?这就是典型的甩锅和推责。

毕竟,啥都怕对比,就说曾泽生将军,跟着蒋介石时,在国军那边是人见人嫌,被称为“60熊”。可为何加入人民解放军后,却威震朝鲜战场?说来说去,还不是你蒋介石无能导致的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