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弘一法师(已去世)留下的忠告,引人深思!他说:“人老了,不在于运动,不在于喝水,不用戒烟戒酒,请牢记3句话,晚年幸福无忧!”




纵使千人千面,却无非一颗心安。弘一法师一生传奇,实际将已经将此参透。
弘一法师原是李叔同,他是享誉国际的词作家,一曲《送别》传颂至今;也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启蒙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中国人;更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人。
他的前半生就如同绚烂的画卷,赏过最美的花,喝过最烈的酒,攀过最高的山,也领略过最广袤的风景。
然而,他选择的后半生道路,却是一条世人眼中最为清苦的道路——皈依佛教律宗,成为严格持戒的弘一法师。
他在给妻子的离别信中这样写道:“我并非寡情绝义,我为了那更永远、更艰难的佛道历程,我不仅放下了你,也放下世间一切已享有的名誉、成就,世间的一切,都等于烟云,我们要建立的,是未来的光华无垠的世界,在佛陀的极乐国土,我们再见!”
那年他38岁,声名正旺,消息一经传出,海内外俱震惊。从此世上再无李叔同,只有潜心修行的弘一大师。
林语堂感慨:“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虽然,弘一法师已经去世,但是其深邃的佛学思想和独特的人生哲学,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之路,引领我们走向内心的平和与自在。
比如,面对人生的迷茫,弘一法师在生前提出告诫,他说:“人老了,不在于运动,不在于喝水,不用戒烟戒酒,请牢记3句话,晚年幸福无忧!”
第一句:知足常乐,最好的人生状态!




弘一法师有言:““知足常足,方能一生无辱;知止常止,方可终身无耻。””内心的安宁恬静,来源于知足常足的生活态度。


据悉,弘一法师平时洗脸用的毛巾,旧旧的,还有几个破洞。弟子想为他换一条崭新的毛巾,他却说:“东西还可以使用,那么就跟新的差不多。”就是因为这种知足的心态,让他即便在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时候,也能开心过好每一天。


知足的人,他们珍惜身边的一切,感恩生活的点滴。一杯清茶,一本好书,一次与朋友的相聚,都能让他们感到满足。
第二句:最好的放生,是放过自己!
弘一法师在讲禅时有言:“欲愈病否?欲免难否?今有一法奉告,即放生也。”世上最好的修行,是放生;而世上最好的放生,就是放过自己。




曾经,有一个人深感生活沉重,想寻求解脱之道。于是,他找到了哲人柏拉图。柏拉图没有直接给他答案,而是让他背上一个篓子,每走一步,就要捡一颗石头放篓中。这人走了一半路程,就觉得篓子越来越越沉,难以继续。


柏拉图便问他:“何不放下试试。”果然,背着没有石头的背篓,他感觉轻松多了,很快就通过了沙石路。


我们来到这人世间,其实都背着一个空篓子。往事如同石头一样,一点点在篓中堆积,我们就会感觉越来越吃力。学会释然,放下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前行。


人生,没什么是不可放下的,有所舍,才有所得。有所放下,才有所收获。
第三句:活在当下,皆大欢喜!
弘一法师说:“ 痛苦,是因为活在过去,焦虑,是太担忧未来。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未到来,你能把握的就只有今天。生活不在别处,当下即是全部。”
当下,才是生命的全部。比如,当你和家人共进晚餐时,请放下手机,听听他们的分享;当你散步时,请放慢脚步,感受周围的风景......这些看似平凡的时刻,若能用心体会,便能发现无穷的幸福与意义。


在这瞬息万变的人生旅途中,唯一真正属于我们的,便是那些活生生的、充满情感的每一个瞬间。
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内卷”、“内耗”成为工作甚至生活的常态。尤其是都市人群,很容易就陷入一种“焦虑”之中。许多人都开始寻求如何获得精神上的平静。
弘一法师在《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中告诉我们,“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无论过去发生什么,都已经过去了,那就当从前那个自己死掉了,把今天当成一个全新的自己,好好把握现在,活在当下!
不要做未来的俘虏,不要烦恼你未来做的那些事,不要想着开始或摆脱什么,不要想着‘离开’当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