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里,咱们身边总有一些不起眼的 “健康杀手”,高血压就是其中之一。它悄无声息,却可能在某个瞬间给人致命一击。就拿刘阿姨的事儿来说,真的是给不少人敲响了警钟。
牌桌上的 “意外”:刘阿姨的惊险遭遇
刘阿姨今年 58 岁,退休后的生活本应轻松惬意。她是个十足的 “麻将迷”,经常和小姐妹们凑在一起打麻将,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时候兴致来了,打到三更半夜才回家。在她心里,打麻将既能消磨时间,又能和姐妹们聊聊天,可有意思了。
几天前的一个午后,刘阿姨像往常一样,匆匆吃完午饭就直奔麻将馆。那天她的手气似乎不太好,一整个下午都输多赢少。但刘阿姨可不是轻易会放弃的人,她咬着牙,眼睛紧紧盯着牌局,心里想着总会转运的。
好不容易熬到晚上 10 点左右,牌局终于有了转机。刘阿姨摸到一张关键牌,心里一阵窃喜,她迅速打出另一张牌,然后兴奋地大喊一声:“胡了!” 那声音在小小的麻将馆里格外响亮,周围的牌友们都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可谁也没想到,这声 “胡了” 竟成了一场噩梦的开端。
刘阿姨刚喊完,整个人突然像是被抽走了力气,眼神变得空洞无神,身体一软,直直地瘫倒在地上。周围的小姐妹们都吓傻了,一时间手足无措。还是其中一个反应快的,赶紧冲过去摇晃刘阿姨,大声呼喊她的名字,可刘阿姨却一点反应都没有。
大家慌了神,有人手忙脚乱地拨打 120 急救电话,有人焦急地联系刘阿姨的家人。很快,救护车呼啸而至,医护人员迅速将刘阿姨抬上车,一路疾驰送往医院。
到了医院,刘阿姨依旧处于昏迷状态,医生赶忙为她做各种检查。检查结果让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刘阿姨的血压高得吓人,达到了 200/120mmHg,脑部还有异常出血。医生初步判断,这是高血压诱发的脑出血,情况十分危急,必须马上进行手术。
刘阿姨的家人赶到医院时,手术已经开始了。他们守在手术室外,心急如焚,懊悔不已。如果刘阿姨能多注意自己的身体,不总是熬夜打麻将,或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他们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刘阿姨能平安度过这一劫。
高血压:脑出血背后的 “罪魁祸首”
刘阿姨的遭遇让我们不禁思考,高血压为什么会诱发脑出血呢?这背后有着复杂的生理机制。脑出血,简单来说,就是原发性非损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在诱发脑出血的众多原因中,高血压占比高达 60% 左右,可以说是最主要的 “元凶”。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血管就像富有弹性的橡胶管,能够随着血压的变化适度扩张和收缩。但如果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血管就像是一直被过度拉伸的橡皮筋,逐渐失去弹性,变得又硬又脆。这时候,血管壁的承受能力大大下降,一旦遇到血压突然升高,就像脆弱的玻璃遇到外力冲击,很容易破裂。血管破裂后,血液就会流到周围的脑组织中,形成脑出血。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宏伟指出,在血压过高的状态下,一些看似平常的行为都可能成为脑出血的导火索。比如情绪过于激动,就像刘阿姨在牌桌上胡牌时的兴奋;身体过度疲劳,像那些长时间熬夜、高强度工作的人;进行体力劳动,比如搬重物;甚至用力排便,这些都会使血压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进而引发脑出血。
血压 “红线”:多高才危险?
很多人都想知道,血压高到多少才会诱发脑出血呢?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标准。不是所有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前血压都会明显升高,但一般来说,只要血压超过 140/90mmHg,就已经处于危险区间了。
有研究表明,收缩压下降 10 - 20mmHg,患者在 3 - 5 年内脑卒中发生风险会下降 38%。这充分说明了控制血压对于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性。
而且,不同人群的血压控制目标也有所不同。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郭艺芳曾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过详细的解释。中青年人群,身体机能相对较好,至少要把血压控制在 140/90mmHg,最好能控制在 130/80mmHg 以下,这样能更好地保护血管健康。对于合并冠心病、心衰、肾脏并发症的人群,他们的身体更加脆弱,血压控制在 130/80mmHg 以下是比较理想的状态,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年龄在 60 - 79 岁的人群,由于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血压控制可以先以 140/90mmHg 为目标。如果身体能够耐受,再考虑进一步降低血压。而对于年龄大于 80 岁的高龄老人,身体的适应能力较差,血压控制在 150/90mmHg 以下即可。要是身体状况允许,也可以适当再降低一些。
总体而言,对于年龄≤80 岁的人群,在身体能够耐受的前提下,将血压降到 130/80mmHg,能最大程度减少高血压对身体的伤害。
警惕!这 3 种高血压格外危险
高血压也分不同的类型,有些高血压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玄机,对身体的伤害比一般高血压要大得多。
脉压差过大的高血压:脉压差是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差值,正常范围在 20 - 60mmHg 之间。如果这个差值大于 60mmHg,就属于脉压差过大,通常表现为收缩压高、舒张压却偏低。动脉硬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心脏病以及甲亢等,都可能导致脉压差过大。临床数据显示,脉压差越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高。这就好比一根水管,一头压力很大,另一头压力却很小,水管壁承受的压力不均衡,更容易出现破损。
H 型高血压:在我国,每 4 个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就有 3 个是 H 型高血压患者。H 型高血压是指同时伴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高血压。这种高血压可不容小觑,相较于普通高血压患者,H 型高血压患者罹患脑卒中的风险会增加 12 倍。同型半胱氨酸就像一个隐藏在身体里的 “破坏分子”,它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栓形成,进而大大增加了脑卒中的发病几率。
隐匿性高血压:广东省中医院心脏科门诊主任医师胡世云介绍,隐匿性高血压比较隐蔽,诊室测量血压时是正常的,但在家中自己测量或者进行 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时,血压却高于正常值,达到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这类患者往往容易被忽视,因为在医院测量血压正常,他们可能就以为自己血压没问题。但实际上,他们罹患靶器官损伤、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更高,就像一颗 “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发。
预防脑出血,这 5 件事一定要做到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想要预防脑出血,就得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做好以下这几件事,再难也要坚持。
严格控制血压:控制血压是预防脑出血的关键。患者要养成定时定量服用降压药的好习惯,千万不能因为没有不适症状就擅自停药、增减药量。降压药就像身体里的 “小卫士”,帮助我们把血压维持在稳定的范围内。即便是感觉身体一切正常,也不能掉以轻心,血压的波动往往是悄无声息的,一旦停药,血压可能就会 “反弹”,带来严重的后果。
控制 “三高” 指标:除了血压,血脂、血糖这两个指标也不能忽视。血脂、血糖异常同样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脂过高,会导致血管壁上形成斑块,堵塞血管;血糖长期不稳定,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液黏稠度。所以,高血压患者要定期检查血脂、血糖,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把这两个指标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保持情绪稳定:情绪的剧烈波动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过于兴奋、激动、紧张等情绪,会让身体里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导致血管持续收缩,血压就会像坐过山车一样迅速上升。就像刘阿姨在牌桌上因为胡牌太过兴奋,血压瞬间升高,最终引发了脑出血。所以,高血压患者平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遇到事情不要着急,保持平和的心态。
戒烟限酒:烟酒对血压的影响可不小。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使血压上升,还会促进血小板凝集,增加血栓形成的几率。有数据显示,过量饮酒会让高血压患者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增加 70 - 90%。为了自己的健康,高血压患者最好能戒烟,饮酒也要适量,能不喝就尽量不喝。
保持均衡饮食:合理的饮食对于控制血压、预防脑出血也至关重要。高血压患者要保证饮食均衡,多摄入蛋白质、粗粮、膳食纤维,可以多吃些新鲜的果蔬。同时,要远离高盐、高脂、高糖的食物,这些食物就像健康路上的 “绊脚石”,会加重身体的负担,升高血压。另外,每天还要注意多喝水,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让血液保持良好的流动性。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