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一个普通小区里,住着 70 岁的张大爷。张大爷患高血压已经好些年了,这些年来,他一直很认真地按照医生的嘱咐服药,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吃降压药。也正因如此,他的血压控制得一直很不错,这让张大爷很是安心,觉得只要按时吃药,高血压就不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太大影响。
然而,两个月前,张大爷的生活突然被打乱了节奏。他开始频繁地咳嗽,胸口也觉得闷闷的,就像有一块大石头压在上面。刚开始,张大爷没太在意,心想可能就是普通的感冒,过几天就好了。可没想到,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咳嗽不但没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更让他心慌的是,咳出的痰液里竟然出现了血丝。
看着带血的痰液,张大爷心里 “咯噔” 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不敢再耽搁,赶忙去医院做了 CT 检查。检查结果犹如一道晴天霹雳,让张大爷瞬间陷入了恐慌 —— 肺部发现异常病灶,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肺癌,而且已经是中晚期。
这个消息对张大爷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在痛苦和迷茫之中,张大爷突然想起之前看到过 “降压药致癌” 的说法,当时他还觉得这是无稽之谈,可现在自己莫名其妙患了癌,难道真的和长期服用降压药有关?这个念头在他脑海里不断盘旋,让他越发焦虑。
张大爷的疑惑,其实也是很多高血压患者共同的担忧。在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数量相当庞大,根据国家卫生部门 2022 年的数据统计,高血压患者多达 2.45 亿人。但令人担忧的是,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却很低,而且大家对高血压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
有些高血压患者认为,西药降压是药厂和资本为了获取利润而编造的骗局,觉得高血压根本不需要终身服药。但这种想法完全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的终生疾病,一旦确诊,大多数患者都需要终身用药来控制血压。要是不规范用药,血压忽高忽低,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诱发心、脑、肾等多个脏器的损伤,还可能引发心梗、脑卒中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马娟教授指出,临床上,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离不开长期服药。原发性高血压作为慢性病,药物能够降低长期高血压给身体带来的各种风险。不过,也有少数患者,通过严格的生活方式管理,比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血压能保持稳定,这类患者在医生的评估下,可能无需再服用药物。
张大爷担心的降压药致癌问题,在医学界也引起过不少讨论。这个说法源于《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对近 10 万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了长达 6 年多的追踪随访。结果发现,使用普利类降压药的患者,出现肺癌的概率高出 14%。这个数据一出来,让很多正在服用普利类降压药的患者忧心忡忡。
但实际上,医学界的专业人士对这项研究的意义存在不同看法。这项研究比较的是普利类和沙坦类两类降压药物引发肺癌的相对风险,前者比后者的风险高 14%,并不意味着服用普利类药物就会让肺癌风险增加 14%,这两个概念有着本质区别。
普利类药物有一个明显的副作用,就是容易引起患者干咳。大家都知道,咳嗽是肺癌的常见症状之一,所以当患者频繁干咳时,往往会主动去医院进行肺部筛查,这样一来,早期肺癌的发现率自然就提高了。而沙坦类药物没有干咳这个副作用,患者去筛查肺癌的主动性相对较低,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也就没那么高了。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普利类药物有依那普利、赖诺普利、卡托普利以及西拉普利等等。那普利类降压药还能不能吃呢?答案是肯定的。普利类药物具有不少优点,它可以延长心脏的使用寿命,对肾脏也有保护作用,还能降低蛋白尿。对于高血压伴有肾脏病、糖尿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患者来说,普利类药物是首选用药。
除了降压药,还有几种药物不建议长期服用,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只要一生病,不管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引起的疾病,都会马上用上抗生素,比如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但抗生素只对细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有效,对病毒所致的疾病并没有效果。长期滥用抗生素,就像给细菌提供了 “练兵” 的机会,会让身体产生耐药性。等以后真正需要抗生素来对抗细菌感染时,可能会发现药物根本不起作用,病情难以控制。
非甾体类抗炎药,像布洛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在生活中很常见。很多人头疼脑热、身体疼痛时,都会吃这类药来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这类药物,会给身体带来不小的伤害。它们会损伤肝、肾和消化系统,严重的话,可能引发肝肾衰竭、胃出血等严重后果。想象一下,原本健康的肝脏和肾脏,因为长期服用这类药物,逐渐失去正常功能,身体会陷入多么危险的境地。
抑制胃酸的药,比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西咪替丁等,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各种疾病。但长期服用这类药物,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它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让食物在胃里难以正常消化吸收。而且,还会减少身体对铁、钙元素的吸收,时间长了,就容易诱发贫血和骨质疏松。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本来就容易缺钙,再长期服用这类药物,无异于雪上加霜。
糖皮质激素药物,像地塞米松、泼尼松等,如果长期大量使用,会让身体内的脂肪代谢变得紊乱。这可能会引发股骨头坏死,让患者行动不便,甚至失去行走能力;还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出现满月脸、水牛背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短效降压药也是需要注意的。如果短期内大量服用短效降压药,血压会像坐过山车一样,波动过大。这种剧烈的血压波动,会给心血管带来极大的负担,很容易诱发心血管意外,比如心梗、脑梗等,严重威胁生命安全。
“是药三分毒”,这句话确实有科学依据。但我们也不能因为害怕药物的副作用,就盲目抗拒用药。就像高血压患者,如果因为担心降压药的副作用而拒绝服药,血压控制不好带来的伤害,远比药物本身的副作用要严重得多。所以,在用药时,一定要学会权衡利弊,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千万不要因小失大。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