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李如嘉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汽车底盘来到了技术变革的关键期。
在汽车产业的发展进程中,线控底盘是智能化和电动化两个赛道的交汇点。从大趋势看,电子电气架构正从分布式向集中式发展,执行机构从集中式向分布式发展,机电正在逐步替代液压。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不断推进,EMB(线控制动系统)有望逐步取代传统的液压制动系统。
看到了这一趋势的颜士富在2023年组建团队,创立了苏州坐标系智能科技,开发智能汽车线控底盘技术。
颜士富曾经就职于全球第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以及国内上市公司伯特利。但在他看来,比起大公司,现在正是国内公司在线控底盘领域创业的好机会。
技术的演变往往也会成为市场格局变化的契机。目前,国际零部件巨头在底盘行业处于主导地位,博世、大陆、采埃孚等外资企业占据了国内底盘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但在EMB系统上,当下国内创业公司和全球巨头在产品技术的开发节奏上不相上下,甚至国内公司有一定的领先。
市场预计,到2025年,线控制动系统的市场规模将显著扩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EMB系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比起国际巨头“船大难掉头”,中国创业企业反而更灵活,可以集中精力去做新技术。如果成功抓住机遇,国内创业公司不仅能在市场上获得一定份额,甚至可以从根本上颠覆未来的汽车底盘市场格局。
坐标系第一代线控制动系统EMB已经获得多家国内一线主机厂的联合开发及量产需求,预计2025年年底实现量产装车。2024年,坐标系已经基本完成了产品在量产前的开发准备,预计2025年年底实现量产装车。
“2025年对于我们整个工业化落地和规模化交付都会是一个关键的年份。”颜士富对界面新闻说,希望我们能够顺利、成功地实现交付。
以下是坐标系创始人颜士富的自述:
当前,汽车底盘来到了技术变革的关键期。对于我们公司来说,也来到了决定成败的关键年份。
我在汽车底盘行业已经有二十多年的从业经历,曾经在博世底盘事业部担任销售副总裁,负责整个亚太区的业务,后来也在国内汽车底盘龙头企业伯特利担任总经理。作为一个行业“老兵”,我参与了底盘行业多年来的发展,也从中看到了未来的趋势。
虽然早期行业内也有过讨论,在技术路线上底盘是否也可以向液压或者机电混动的方向发展,但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我认为EMB系统已经是大势所趋。未来,不仅是纯电车,在混动、增程,甚至是燃油车上也能够搭载EMB系统。
技术的演变往往也会成为市场格局变化的契机。国际企业一直是汽车底盘市场中的领导者。但在这次技术换代中,国内的创业公司迎来了发展的巨大机会。比起国际巨头“船大难掉头”,中国创业企业更灵活,可以集中精力去做新技术。如果成功抓住机遇,国内创业公司不仅能在市场上获得一定份额,甚至可以从根本上颠覆未来的汽车底盘市场格局。
正是看到了这个机遇,我选择从博世和伯特利这样的巨头中独立出来,自己组建团队创业。坐标系的初创团队大多都是同样在底盘行业工作多年的老同事和老朋友,我们这些有着共同经历和背景的人,对这项技术未来发展的判断基本都是一致的,只需有人站出来,带着大家“一起干”。
坐标系创始人颜士富 受访者供图
当然,新技术的研发和落地并没有那么容易。目前这项产品技术在全球都还没有实现工业化,量产和交付都在开发阶段,我们没有任何成熟案例和应用可以参考。尤其是在制动转向悬架融合上,谁能攻克这项技术,未来就有可能成为市场上的王者。
过去一年,我们的团队都集中在产品的开发和验证以及工业化的准备上。整个夏天团队都在搭建验证用的实验室。为了这套全新的产品,我们所有的实验设备和验证流程也是全新设计的。为了满足工期要求,炎热的天气里,实验室团队亲自上手进行设备的组装。在黑色工装上,他们的汗液留下了一圈圈白色的印迹。
创业公司就是这样,不管是产品开发、供应链支持还是客户网络都需要从零开始搭建。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新产品的开发中,包括实验室、产线的设计、工艺的选择都没有参考。这就需要专家来把握整个开发的方向,但即使是专家,靠以前的积累也远远不够,依然需要去沉下心来学习、思考,在摸索试错中最终完成产品的定义。
技术能力之外,底盘系统的开发还需要和车厂进行紧密配合。
汽车涉及用户以及公共安全,对于安全性的要求比一般消费品更高,因此车厂对于产品的选择也十分慎重。车厂现在面临着不小的行业压力,对于供应链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作为一套全新系统的方案商,是否能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成功开发产品,并且保证有质量、有竞争力的交付,是车厂们考察的重点。
从产品方案的定义开始,我们就需要根据车厂的需求来设计。比如智能驾驶对制动系统的需要、动力系统和制动系统的协调和融合,以及一些接口的开放,都需要和车厂进行大量沟通和协作,最终论证方案是否合理。
坐标系第一代线控制动系统EMB已经获得多家国内一线主机厂的联合开发及量产需求,预计2025年年底实现量产装车。除此之外,还同步规划了线控转向、底盘域控制器等多款产品,并投入研发。
2024年,坐标系开启了一场“百日攻坚”行动。就像高考前的百日冲刺,我们把产品开发过程中所有的话题和问题都在这一百天里进行了集中解决,不断进行论证。最终在12月成功将这些难题收尾,我们的产品也达到了可以走向量产的成熟度。
坐标系正在对产品进行冬测 受访者供图
当下,国内创业公司和全球巨头在产品技术的开发节奏上不相上下。中国和欧洲的相关法规也在陆续出台,市场预测,今年EMB系统产品将实现落地,2026年则会迎来规模化交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EMB系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包括坐标系在内的零部件公司,将会和整车厂一同逐步推进EMB在整车的应用。
我们是幸运的,可以见证全新一代的线控底盘技术在我们手中实现工业化,甚至有可能领先全球,率先实现量产。
2025年对于坐标系来说依然会是繁忙的一年。我们要做的就是保证兼具质量和高性价比的交付。如果能成功通过这项考验,我们的公司也将迈向正轨。
工业化又是一个庞大的工作项目,涉及到很多方面,不仅包含现场生产质量、供应物流等内部准备,还有和车厂的项目开发验证、整个供应链的拉动等外部协同工作。最近我们已经按计划完成了冬测,在开发验证和实验验证结束后会进行试生产,准备最终的量产。
新的一年,我希望坐标系能够成功完成这场挑战。作为一个全新的产品,希望我们的解决方案能够做好首发客户的项目,快速形成规模化交付,为未来的进一步市场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