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特定应用和机器翻译的帮助下,各国网友第一次大规模、无障碍与我国网友进行了平等友好的沟通。

沟通的结果是,外国并没有那么好,打三份工的网友大有人在(唯一的区别可能是没有借助官方之口说出,也没说日子越来越好)。外国的月亮也没有那么圆,外国老百姓的小日子,一样紧巴巴的。

当然,最令外国网友愤愤不平的,则是饮食这一块。跟精致的中餐相比,很多国家普通老百姓的饮食,甚至连猪食猫食都不如。

于是乎,恩格尔系数是否适用于我国,能否反映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再次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

来自202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的数据显示,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29.8%,与上年持平。

我们将这组数据的时间线拉长到1980年以来(1979年部分数据缺失,故本表舍弃1978年数据),观察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情况。



在长达45年的统计数据中,我国全体居民的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虽有小幅度的升降反复,但总体是下降趋势的。

从上世纪80年代的超过60%,一路下降到过去2019年的28.2%。之后的三年,受特定因素的影响,人均用于食品支出的比重,有所回升。

但2023年和2024年,没有政策因素的影响,人均用于食品支出的比重,却没能在2019年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下降。

即过去五年,我国全体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始终稳定在29.8%到30.5%这一区间。在我国宏观经济高速增长的大环境下,很少有变化幅度如此之小的宏观经济指标。

为什么在经济保持超过5%增速的大趋势下,居民生活水平没能再进一步呢?(恩格尔系数,表示居民生活水平的富裕程度)。

在图表中,我们引入了另一组数据,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细心的网友会发现,两组数据的变化,整体趋势是一致的。

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创造的价值中,被分配给劳动者自己的蛋糕,比例是越来越低了。

宏观数据显示,哪怕不考虑汇率,采用购买力平价(PPP)衡量的人均GDP来算,我国人均的购买力,也勉强排在世界中等水平。

客观来讲,如果不是宏观政策在民生商品层面的保供稳价调控,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会比目前要高出不少。

这背后,虽有饮食文化的因素,但从更宏观的层面看,仍然是财富分配制度中,分配给劳动自己的比重,连续多年仅有四成有关。

藏富于民,让老百姓的劳动更有价值(提高居民收入所占比重),能为自己带来更好的生活水平,或许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破解一系列社会经济发展难题的关键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