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五河县新集镇沈塘村的吉安家庭农场里,一派忙碌景象。一排排整齐的羊舍中,肥硕的湖羊正低头咀嚼着发酵过的秸秆,发出“咩咩”的叫声。农场负责人陈圣井一边查看羊群,一边笑着介绍:“这些湖羊可是我们农场的‘宝贝’,不仅让我走上了致富路,还为村里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2014年,陈圣井回到家乡,开始了湖羊养殖的创业之路。起初,他对养殖并不熟悉,投入100多万元购买了母羊,却因经验不足,羔羊成活率低,问题频发。就在他几乎要放弃时,五河县新集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伸出了援手。“他们经常来指导防疫和饲养,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难题。”陈圣井感激地说。在专业支持下,他的养殖场逐渐步入正轨,湖羊数量从最初的200多只发展到如今的2100多只。
走进农场,一台粉碎机正将玉米秸秆加工成细碎的饲料。“这些秸秆原本是废弃物,现在却成了湖羊的美食。”陈圣井介绍,养殖场每年消耗约1000吨秸秆,不仅降低了饲养成本,还实现了秸秆的循环利用,既环保又经济。
更值得一提的是,陈圣井还将羊粪变废为宝。“羊粪可是好东西!”他笑着说。养殖场引进了先进的自动清粪机,羊舍实现了“一键清粪”,既提高了效率,又避免了卫生问题。收集的羊粪经过发酵处理后,被加工成有机肥,卖给附近的果园和西瓜种植户。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农场带来10万元的额外收入。
在湖羊销售方面,陈圣井也有自己的一套“生意经”。大羊按市场行情以斤为单位出售,而30—50斤的小羊则按头计价。这种灵活的销售模式适应了不同客户的需求,使他的湖羊在市场上颇具竞争力。
近年来,新集镇把培育壮大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吉安家庭农场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五河县新集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汪升坡表示:“吉安家庭农场是我们镇湖羊养殖规模最大的养殖场,也是最早采用自动清粪机的养殖场。我们定期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其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养殖。”
如今,陈圣井不仅是当地的养殖大户,更是乡村振兴的“领头羊”。他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将丰富的养殖经验分享给周边村民,带动大家共同致富。“湖羊养殖让我走上了致富路,也让我有机会为家乡做点贡献。”陈圣井感慨道。
新春的暖阳洒在吉安家庭农场的羊舍上,映照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陈圣井和他的湖羊养殖场,正以蓬勃的生机,为五河县新集镇的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来源:蚌埠日报社 融媒体记者:王立春 编辑:周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