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中农业大学 陈昌福,武汉科研时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周鑫军
正文/2241字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陈昌福有话说
最近,我们在湖北省境内一些水产养殖区域与水产养殖业者座谈时,了解到曾经养殖黄颡鱼的水产养殖业者,已经放弃了黄颡鱼养殖。在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促使这些水产养殖业者放弃近年来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的黄颡鱼养殖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黄颡鱼在养殖过程中各种暴发性疾病频发,而由于患病黄颡鱼的大量死亡而致使黄颡鱼养殖业者无利可图。
在这篇小文章中针对一些养殖业者弃养市场价格较高黄颡鱼养殖的情况,提出了两点建议:不要轻易改变自己已经熟悉的养殖对象;与能科学诊治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单位加强联系,提高对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科学防控水平,坚决做到避免盲目地使用各种水产用兽药的问题。
他们为什么会放弃市场价格趋高的黄颡鱼养殖
摘要:本文在湖北省境内的部分水产养殖区域,在与曾经从事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养殖的一些水产养殖业者的座谈中,得知有一些黄颡鱼养殖业者已经放弃了黄颡鱼的养殖。致使他们最终决定放弃近几年市场价格一直较高的黄颡鱼养殖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在黄颡鱼养殖过程中疾病频发,且没有水产用兽药能有效地控制黄颡鱼的疾病,因为各种疾病暴发性发生与流行导致养殖黄颡鱼批量死亡,致使黄颡鱼养殖业者失去了养殖经济效益。文章在结尾部分对广大的水产养殖业者提出了两点建议。
关键词:黄颡鱼;暴发性死亡;传染性疾病;防病措施;养殖动物
最近几年,因为在我国大宗养殖鱼类的市场价格长期低迷,导致一些水产养殖业者开始转养一些所谓的特种水产养殖对象。因为较长时间以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市场价格一直较为稳定,也就一度成为不少水产养殖业者追逐的养殖新对象。
但是,最近我们走进湖北省境内前几年开展黄颡鱼养殖的热点地区,在与水产养殖业者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是不少以前从事黄颡鱼养殖的人,现在已经又转养其他水产养殖对象了。在询问他们放弃养殖黄颡鱼的原因时,有一些黄颡鱼养殖业者对我们回忆起了他们在从事黄颡鱼养殖过程中,遭受到黄颡鱼的各种病害造成经济损失的一些辛酸事。
1、黄颡鱼养殖过程中疾病多,难以有效药物治疗,导致死亡率非常大
关于我们提出的为什么会放弃至今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的黄颡鱼养殖的问题,大多数曾经从事过黄颡鱼养殖的水产养殖业者共同回复内容是,要成功地养殖黄颡鱼实在是太难了,这种鱼的疾病也实在是太多了。接着,这些人向我们咨询了养殖黄颡鱼多种疾病的治疗问题,这些疾病在黄颡鱼苗种至成鱼养殖的全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地发生。
图1因为感染鮰爱德华菌而呈现出来黄颡鱼苗种的“一点红”和“大肚子病”症状
在黄颡鱼苗种养殖期间,发生最多并导致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是被黄颡鱼养殖业者称为“一点红”和“大肚子病”(图1)。对养殖黄颡鱼呈现这两种症状的病鱼,有人从其体内寻找致病性病原生物的结果证实,导致这两种症状出现,均是因为养殖黄颡鱼苗种感染了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的缘故。这种致病性细菌还可以导致进入成鱼阶段的黄颡鱼出现“裂头病”(图2)的症状。
图2示感染鮰爱德华菌后的黄颡鱼呈现“裂头病”的症状
在黄颡鱼成鱼养殖过程中,有更多的疾病发生并能引起养殖黄颡鱼大量死亡。现在有人完成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养殖黄颡鱼是可以感染致病性病毒而导致大量死亡的(图3)。
图3示养殖黄颡鱼患病毒性疾病后呈现出周身出血的症状
养殖黄颡鱼的这种病毒性疾病,与其他种类的水产养殖动物的病毒性疾病一样,也是没有任何水产用兽药可以实现对这种病毒性疾病有效治疗的。
我们实验室对患病黄颡鱼致病性细菌的研究结果证明,有多种细菌可以感染养殖黄颡鱼。从2023年10月至2024年11月,我们实验室从各地水产养殖业者送来的患病黄颡鱼体内分离纯化到大量菌株后,对分离菌株完成的鉴定种属结果证明,鮰爱德华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albensis)、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热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gessardii)、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des)和鰤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等,均可以感染养殖黄颡鱼,并导致受感染黄颡鱼出现体表溃疡等多种症状(图4)。
图4示患病黄颡鱼体表出现溃疡的状况
除了致病性病毒和细菌可以感染养殖黄颡鱼,导致发生所谓的传染性疾病外,从2017年春季开始,养殖黄颡鱼发生的所谓养殖鱼类“越冬综合征”,可能是导致黄颡鱼养殖业者下决心放弃黄颡鱼养殖的一个重要因素。导致养殖黄颡鱼发生“越冬综合征”的原因,就是因为黄颡鱼养殖业者,在越冬前对养殖黄颡鱼投喂了质量低劣的饲料。由于劣质饲料中缺乏养殖黄颡鱼必需的某些营养物质,难以在养殖黄颡鱼体内储存到足够在漫长越冬期间消耗所需要的营养与能量,导致越冬期间养殖黄颡鱼自身免疫机能严重下降,失去对养殖水体中常在各种病原性生物侵袭的抵抗能力,导致在越冬后期、水温逐渐上升时。养殖黄颡鱼体表开始出现溃疡与水霉病症状(图5),随后就开始出现越冬黄颡鱼大量死亡的现象(图6)。
图5 示患“越冬综合征”的黄颡鱼体表溃疡处有水霉菌丝寄生的状况
图6 示因为“越冬综合征”导致养殖黄颡鱼暴发性死亡的状况
2、为什么养殖黄颡鱼的疾病难以有效防控
因为养殖鱼类疾病发生与防控效果直接与三个因素相关,即种质、饲料与养殖环境。首先,关于养殖黄颡鱼育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利用鱼类性逆转技术获得XY生理雌鱼,然后通过XY生理雌鱼雌核发育产生了YY超雄鱼,并且通过与XX雌鱼测交得到了全雄子代的所谓“全雄黄颡鱼(all-male pelteobagurs fuluidraco) ”等。但是,养殖黄颡鱼这类优良品种在黄颡鱼养殖业中占有的比例是很小的,我国各地大多数养殖黄颡鱼的苗种,均来自某些地方的黄颡鱼养殖业者利用自己池塘中养殖的黄颡鱼,繁殖鱼苗后销售的养殖用黄颡鱼苗。因此,在黄颡鱼养殖现场,大量的养殖黄颡鱼鱼苗是难免存在“近亲繁殖”等问题的。因为养殖黄颡鱼种质存在问题,也自然就为养殖黄颡鱼产业健康发展埋下了黄颡鱼机体免疫力低下、抗病力不强、各种疾病多发的大量隐患。
其次,黄颡鱼的饲料质量问题。生活在自然水域中的黄颡鱼,是以浮游生物和小鱼小虾为食的,也就是说黄颡鱼所喜好的食物是要以荤为主的。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有试验贯彻结果证明,供试黄颡鱼即使在被迫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试验环境中,也是偏向摄取腥味较浓、鲜美的饵料。黄颡鱼喜好的是动物性饵料,即使是人工配合饲料,黄颡鱼也是喜好的含有动物性蛋白比较高的饵料。因为黄颡鱼养殖业者只能采用人工配合饲料饲养黄颡鱼,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状况与水平,能否满足养殖黄颡鱼的生理需求,不仅直接关系到养殖黄颡鱼的生长速度,而且也间接地决定着养殖黄颡鱼的免疫防御水平和抗病能力。
当养殖黄颡鱼长期被迫食用某种缺乏某些营养(即使是某种微量元素)的人工配合饲料后,其自身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必然会被抑制而趋于下降,对养殖水体中常在的各种病原生物的防御能力也就会逐渐降低以至消失。当养殖黄颡鱼由于自身免疫防御功能降低而导致对环境中常在的病原生物的感受性增加后,养殖水体中常在的一些致病性生物,就可能大量而随机地进入已经失去免疫防御功能的养殖黄颡鱼体内,从而导致养殖黄颡鱼出现暴发性死亡的现象。
其三,对广大的水产养殖业者而言,黄颡鱼属于新的养殖对象。人们对养殖黄颡鱼的生理与生态环境需求尚并不熟悉。利用黄颡鱼养殖业者过去所掌握的控制养殖环境的技术措施管理出来的黄颡鱼养殖环境,并不一定能满足养殖黄颡鱼的生理、生态需求。当养殖黄颡鱼长期生活于不适宜的养殖环境中,其自身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必然会遭受抑制,疾病多发也可能是因为养殖黄颡鱼对养殖环境不适应所致。
3、对水产养殖业者的几点建议
我们在与一些曾经从事过黄颡鱼养殖的同仁们座谈中,提出了以下两点建议,现在将其辑录如下。
3.1不要轻易地改变自己已经熟悉的养殖对象
因为每一种水产养殖对象均具有其特别的生理与生态习性。对于从事养殖水产养殖动物的从业者,是需要在熟悉其水产养殖对象的生理与生态习性基础上,为饲养好这种水产养殖动物创造与其生理与生态习性相适宜的养殖环境,才有可能饲养好这种水产养殖动物的。
水产养殖学是一门实用科学。如果要饲养好一种水产养殖动物,不仅需要掌握这种水产养殖动物的生理与生态习性,这是要为这种养殖动物提供合理的动物福利、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养殖动物遭受来自不良养殖环境因子的应激性刺激,还需要了解相关研究是否已经解决饲养这种养殖动物的饲料的科学配方问题,还需要对防控该养殖动物相关疾病研究进展水平有所了解,因为这些因素都是会直接关系到对这种水产养殖动物人工养殖成败的。
因此,我们建议广大的水产养殖业者不要轻易地改变已经熟悉的养殖对象,而是应该将精力集中在不断地提高对熟悉水产养殖动物的饲养水平,这才是获得养殖成功的基础与有利条件。
3.2如何对黄颡鱼细菌性疾病实施有效药物治疗
黄颡鱼养殖业者出现的难以正确地诊断养殖黄颡鱼疾病的问题,是因为养殖黄颡鱼疾病的种类实在是比较,且多种疾病的外观病症均大同小异,黄颡鱼养殖业者因为没有必要的鱼类疾病相关诊断知识,也缺乏相关的诊断条件与设备。因此,客观上存在难以做到准确地诊断养殖黄颡鱼各种疾病的困难与问题。
其次,黄颡鱼养殖业者也存在难以正确地选择适宜水产用兽药的困难。因为水产用兽药的种类很多,黄颡鱼养殖业者因为没有必要的水产用药理学相关知识,又缺乏相关的检测水产用兽药质量与药效的条件与设备。因此,难以做到根据黄颡鱼的疾病,选择到适宜的水产用兽药。
其三,黄颡鱼养殖业者也存在做到精准使用水产用兽药的困难。因为引起养殖黄颡鱼疾病的各种致病生物,在经受黄颡鱼养殖业者采用各种水产用兽药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能被药物抑制或者杀灭的只是那些对所选用药物尚存在敏感性的致病生物,而对所使用药物已经产生某种程度耐药性的致病生物就自然地被选择性地留下来了。这些对某些药物已经产生了耐药性的致病生物,还能将其体内的抗药性因子(R+)传递给周边的同种或者不同种类的致病生物,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个养殖环境中的致病生物,对水产用兽药的耐药性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增强着。
因此,建议水产养殖业者与具有疾病监测条件的部门建立技术合作,实现科学诊治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杜绝盲目地使用水产用兽药的习惯,提高科学用药的水平。
投稿联系郑记者
转载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南方农村报 、农财宝典 大国渔业,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华中农业大学陈昌福;武汉科研时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周鑫军。
编辑:常秦
水产人为“大国渔业”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