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教育局 等
编辑整理 :双一流高教
2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表示,由于政府财政紧张,未来三年教资会(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将调整对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嶺南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8所院校的拨款,并给予院校足够时间规划,以确保正常运作及竞争力。
蔡若莲指出,8 所大学 除政府拨款外,还依赖外界捐赠及研究生学费,财务状况总体稳健。 她认为,拨款调整不会对高校造成重大影响,各院校应灵活应对、优化资源配置。
关于非本地生学费问题,蔡若莲表示,政府需在财政与人才吸引力之间取得平衡。例如,新加坡非本地生学费每年10万至20多万港元,若香港骤然提高至30多万港元,可能影响对优秀海外学生的吸引力。
对于外来人才子女能否以本地生身份升读大学,她表示,持香港身份证者已有本地教育保障,政府正检讨“本地生”定义,并考虑收费调整,但目前尚无定案。
在教育改革方面,蔡若莲提及政府正推动本港中小学数字化转型,以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政府成立“数字教育策略发展督导委员会”,加强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及数学)与电子教学整合,小学高年级将增设编程课程,初中则引入人工智能单元。
香港特区政府在2023年施政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国际专上教育枢纽”。蔡若莲表示,院校需兼顾招生数量与质量,目前内地仍是香港高校最大非本地生来源,院校一般控制内地生比例不超50%。未来,政府将加强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来港。
此次拨款及相关政策调整,将影响香港高等教育体系发展,特区政府和各大学如何平衡财政压力与国际竞争力,仍是社会关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