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2日)是大年初五,百联西郊购物中心内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广场上,民俗行街队伍热闹登场,舞龙舞狮、“福禄寿”三星、大头娃娃等精彩表演轮番亮相,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观看,大家沉浸在这热闹、喜庆的氛围中,感受着传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下午,随着铜锣声响,由长宁非遗保护中心组织的民俗行街队伍如流动的春潮般涌入场内,金龙腾跃、醒狮抖擞,将年节氛围推向高潮。


"快看!龙头转起来了!"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身着大红、明黄绸衣的舞龙队率先破阵,两条金鳞巨龙在队员手中翻卷出波浪般的弧线,龙首昂扬,威风凛凛。紧随其后的醒狮团踩着欢快的鼓点,彩狮时而憨态可掬地眨动大眼,时而矫健地跃动,引得围观孩童踮脚张望。



“以前就知道我们长宁在初五有民俗行街表演,但一直没看过,今年带着孩子现场感受,这年味才够地道。”家住附近的市民朱女士边给女儿整理虎头帽边说道。她五岁的女儿玥玥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舞狮人腰间系的红绸带,小手不自觉跟着鼓点拍打节奏。当热情友善的“福禄寿”迎面走来时,小姑娘雀跃着跑过去求合影。扮演者们也特意放慢脚步,配合市民摆出各种喜庆造型。


记者了解到,每年正月初五,长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民俗行街表演队都会特地来到长宁区的商圈中进行演出,为市民朋友送上年味“大餐”。表演队旨在通过近距离、沉浸式的民俗表演,增添节日气氛,更有效地进行中华传统节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除了行街表演,今年,长宁非遗保护中心的新春系列活动从大年初一开始,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其中,“春雨润心——长宁对口支援地区优秀非遗作品特展”在北渔路95号开展,汇集了长宁区及新疆克拉玛依市、广西柳州市、青海果洛甘德县、云南红河绿春县、建水县的非遗作品,成为时尚打卡点;“我是戏迷——戏曲擂台迎新春”第二季在北三楼群乐剧场上演,1月29日起,沪剧、越剧、锡剧、京剧、黄梅戏等剧种轮番登场,赢得观众阵阵喝彩;此外,非遗蛋雕、绣球制作、石雕、撕纸、布艺手作等体验活动也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指导下开展,让市民游客感受“指尖上的中国年”。系列活动将持续到元宵节,期间还有元宵戏曲汇演、2月10日“十三升灯”仪式、2月12日“非遗元宵游园会”等活动,为市民游客带来欢乐与文化气息。


图片来源于长宁文化艺术中心

撰稿:甘力心

编辑:李冰倩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