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六年(548年),组织货币改革,改用悬秤五铢。该钱号称“重如其文”,是一种足重货币。它的铸造是魏晋南北朝货币史上由乱到治的转折点,是后世足重货币“开皇五铢”的先驱。后世钱币学上,一般也将武定六年的永安五铢称之为“悬秤五铢”。
几次派尚书右仆射高隆之前去河北“括户”, 增加了户口数。流民回去耕种,上交税收,国家财政税收因此充裕。括户过程中打掉了地主豪强,给朝廷提供了不少军资。被搜出的奴隶和充公的私兵又给国家提供了充足的兵源。关闭盐市,允许民间私盐卖给官府,平衡了官府与私人在盐务方面的矛盾,令双方获利。经过一番改革整顿,东魏政治经济开始走上正轨,勋贵势力受到抑制。老百姓拍手称赞。高澄作为高欢的继承人,地位彻底稳固。
东魏武定四年(546年)十一月,父亲高欢在征伐西魏的过程中身患重病,旋即班师。武定五年(547年)正月,高欢去世。高澄秘不发丧,迅速采取措施巩固权力与地位,直到同年六月才为其父发丧。七月,高澄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尚书事、大行台、渤海王。其弟、太原公高洋则摄理国事,高氏兄弟牢牢地控制了东魏的朝政。
武定七年(549年)四月,高澄以大将军的身份兼相国,封齐王,并加殊礼。即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不久,高澄与亲信们密商正式夺取元氏政权。八月,高澄与亲信大臣们在北城东柏堂内密谋禅代东魏之事。膳奴兰京假装入内送食,藏刀于盘底,趁机将高澄杀害。武定八年(550年),北齐建立。高澄弟弟、文宣帝高洋即位,追封高澄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葬于峻成陵。
北周
宇文泰(507-556年):字黑獭,代郡武川县(今内蒙古武川县)人,鲜卑族。南北朝杰出的军事家、改革家、政治家,西魏的实际掌权者,北周政权的奠基者。
孝昌二年(526年),宇文泰投靠军阀尔朱荣,被收编在都督贺拔岳部下。永安三年(530年)春,尔朱荣镇压关陇起义军。宇文泰以步兵校尉的身份,随贺拔岳入关,因功累迁至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加直阁将军、行原州事。太昌元年(532年),东魏权臣高欢攻灭尔朱氏,拥魏孝武帝元修即位,自总大政。他任命贺拔岳为关西大行台,贺拔岳任令宇文泰为行台左丞,领府司马,加散骑常侍。宇文泰对贺拔岳分析了当时形势,贺拔岳听了非常佩服。派宇文泰到洛阳见孝武帝,密陈其打算。孝武帝听后大喜,加宇文泰为武卫将军。
永熙二年(533年)八月,贺拔岳为都督雍、华等二十州诸军事、雍州刺史。任宇文泰为使持节、武卫将军、夏州刺史。永熙三年(534年),贺拔岳被秦州刺史侯莫陈悦谋杀。贺部三军无主,惶惶不安。宇文泰赶赴凉州,接管了指挥权,约集众将陈说利害,巡视各营寨,稳定军心。同时,击败侯莫陈悦,向东进据长安。孝武帝以宇文泰为大都督,统领贺拔岳所部人马。十一月,宇文泰平定秦、陇后,实力增强。孝武帝以宇文泰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关西大都督,略阳县公,承制封拜,成为仅次于高欢的有力人物。
永熙三年七月(534年),元修因与高欢争权失败,迁都长安,加授宇文泰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孝武帝到长安后,政令全部取决于宇文泰,与宇文泰渐生嫌隙。十二月,宇文泰毒杀孝武帝,立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孙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宇文泰控制着西魏朝政实权,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大行台,爵安定郡公。在此期间,立足关陇,争战东魏,蚕食南梁,先后夺取了东魏的河东和南梁的巴蜀等地。亲自指挥的小关之战、沙苑之战,都是以寡胜众的军史典范。此时,宇文泰兵精粮足,升为柱国大将军。
大统十七年(551年)三月,西魏文帝元宝炬驾崩,太子元钦继位,是为西魏废帝。尚书元烈阴谋发动政变,诛杀宇文泰,事泄,为宇文泰所杀。废帝三年(554年)九月,宇文泰废杀元钦,立其弟齐王拓跋廓为帝,是为西魏恭帝。西魏一朝二十三年,宇文泰始终把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