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纪念章,点燃少年强军梦

©作者 董会玲

2024年六月中旬,学校给六年级学生组织了一次研学活动,去武警工程大学参加2024年军营开放日活动。从教几十年来,各种开放日活动没有少参加,但是和学生一起参加军营开放日活动还是第一次,心中不免有些激动。



原本乘地铁从北槐站到三桥站只要10分钟,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学校雇了六辆旅游大巴,每班一辆。来到武警工程大学后,大学给每个班都派了两名军校学员做领队,在前往大礼堂的途中,两名学员一上车先给大家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其中一名学员自我介绍道:“我是共产党员某某某……”他俩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枚武警工程大学国防教育纪念章,我们的学生接过来,嘴上的谢谢还没落点,纪念章便直接佩戴在了胸前,再看看他们一脸的喜悦和自豪,认真和严肃,似乎瞬间都长大了。



回过神来,我打开塑料包装袋,细细端详着这枚纪念章,“国防教育纪念章”七个字组成的绿色长城底座,托着武警工程大学的校徽,校徽由三种颜色,三个圆圈,八种元素组成,最外圈金色的橄榄枝簇拥着一枚五角星,中间一圈是白底金字的中英文校名全称。最里圈的圆心位置处是绿色盾牌,应该是学校的铸盾文化吧。盾牌内,上方是两支交叉的枪械,下面是两个交叉的椭圆。枪械是武装力量的象征,那椭圆是什么意思呢,会不会与工程有关?盾牌外,上方五颗五角星,最大的居中间,四颗小的分列左右,如卫士守护。左右被金色的橄榄枝环抱。下方是1983的字样,应该是学校创立的年份。背面是纯金色的,细细的别针镶嵌在上方,这枚直径三厘米左右的小小纪念章托在手心还是沉甸甸的。



我们先去大礼堂听了国防教育的讲座,对这所大学的历史、现在和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纪念章上椭圆的猜想,也得到了印证。接着参观了大学生内务,那些四棱见线的“豆腐块”被子,洁白的没有一丝褶皱的床单,整齐划一的物品摆放,都让我们参观者震撼不已且油然而生敬意。有个男生质疑;“这床能不能睡觉哇?”



等候队列队形表演的过程中,我们班有几个机灵的学生,纷纷让领队员的给他们签名,那个领队员(没有做自我介绍的那位)也毫不犹豫地签下了自己的姓名,其他学生也学样儿要求签名。当时我心想,小学生就是小学生,太天真可爱,只知道了人家的名字,却不知道联系方式,又能如何呢!可是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这些兵哥哥们,不正是他们敬仰的对象,他们所该追的星吗?出发前,校长一再强调,这是保密单位不允许拍照,不准学生带手机。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请他们的领队员签名,得到这个签名是何等的幸运和荣耀啊!我为起初的想法感到愧疚。



武器装备展示台前,各式各样的武器装备让孩子们眼花缭乱,兴奋不已,在官兵们的讲解演示下,孩子们端枪、瞄准、扣动扳机,那一招一式,还是有模有样的。这些武器装备平时只能在影视作品中看得到。今天,当它们真实地呈现在眼前时,我也上前去摸了摸真实的狙击枪,真实的瞄准镜,这一刻,我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华夏今有倚天剑,何惧豺狼逞凶强。生活在华夏国土上的踏实感和安全感在这一刻具象化了;“尊严只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也在这一刻具象化了;“你不是生活在没有战争时代,而是生活在没有战争的国家”更在这一触摸间具象化了!



整齐划一的队列队形表演中,每一个转体干净利落,每一个口令掷地有声,表演的27名战士排成了三队,从侧面看,只有三人在做动作,不难想象他们在平时流了多少汗水。观众席上平常连头都不愿抬的某同学,正好站在我的右后方,我特意留神观察了他,此时腰杆挺得特别直,眼神中的艳羡,决不同于往日的对待老师同学的玩世不恭,我似乎突然间找到了教育他的切入口。



阵阵热烈的掌声打断了我片刻的走神。

刺杀擒拿科目的展演,是同学们最期待的环节。那一拳一击,都是飒爽英姿万丈豪情,那一扑倒一刺杀皆蓬勃向上勇武神威,那每一声呐喊,每一道吼喝,亦高亢雄奇气吞山河。杀招精炼,突刺准狠,即使远距离地观看,也能感受到他们眼神都是带着狠劲儿的,我顿时觉得之前看到的无论是书籍还是影视作品,对于军人的描述在这个气宇轩昂的青年方阵面前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只有亲历者才能感受到他们保家卫国的志气,绿色军装上闪耀的英气,远离家人敢于担当的勇气,谁与争锋舍我其谁的霸气,以及这个时代这个民族应有的精神气!



不知道谁随口说了一句:“男儿勇展风云志,不负天生八尺躯!”是的!他们在家里哪个不是爸妈的的宝贝呢!某些非军校的同龄大学生周末回家还要撒娇呢!他们每展演一个动作,我心里的敬佩之情就增加一分。观众的掌声喝彩声就热烈一阵。现场上至89中的高三师生,下至高新一小,西咸高新学校以及三官庙的小学师生们,无一人不被震撼。这一场展演犹如一剂强心针注入每一个观众的体内。提振着每个人的精气神。

军营并不只有铁血和硬汉,更有柔情和温暖,武警工程大学本次活动的组织者在参观者必经的每一个路口都准备了矿泉水,并派专人负责发放。即使是穿军装的女学员,如果遇到了我们的学生,她们也会与之热情地击掌,嘴里说些什么,是听不清楚的,定是在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将来成大器。



等待展演的间隙,我们共产党员领队和我聊起天来 :“老师,你带什么课?”

“语文。你现在上大几,考这所大学当时的录取分数是多少呀?”

“大二,我从重庆某部队考到这儿的…… ”

“我的天哪!高考考上军校已经很优秀了,从部队考上军校那更优秀了!”我差点惊呼起来。



喜欢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情商高的学生大概是老师们的通病,我顺便留他的电话。

活动在热烈的持久的掌声中落幕了,我们来时的大巴车就停在展演场外不足200米的空地上,两个领队员送我们到车跟前,共产党员同学上了车,并且给我们做了总结讲话:

“同学们,我引用曾国藩的话送给大家,立大志者得中志,立中志者得小志,立小志者不得志,希望大家从小立下远大志向,将来报效国家,再见!”干脆利索地语毕,又干净利落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位学员从第一次见面进行自我介绍到活动结束时做总结寄希望,做得有始有终,尽善尽美。



六月下旬最后十来天的毕业班课堂实在是难以驾驭,我用尽了常规办法,仍然收效甚微,一天早操时,我发现孩子们依然佩戴着武警工程大学国防教育的纪念章,而且占到全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数,最起码说明,他们对军人的崇敬之情在心中还有一定的位置。研学活动的教育意义仍在发挥着作用。要不,请那位党员同学给我们做个考前动员!我试着婉转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第二天起床,我发现凌晨1点08分,党员同学发来一段69秒时长的视频,这位党员同学从应考的态度,方法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给我的学生做了动员,既深刻又接地气,在看完视频的日子里大多数学生浮躁的情绪逐渐平静。当我们师生向他表示感谢时,他轻描淡写地说道:“哎呀,没事没事,这是我应该做的。”其实,把我们送上大巴车的那一刻,他的任务就已经圆满完成了,哪还有什么应该与不应该的呀!

如果说前面的团体展演为参观者注入了少年蓬勃的朝气和让人热血沸腾的正气,那么这个学员的言行则是一阵清爽的风吹进了繁琐浮躁的毕业季生活,又如一道温暖的光,照进了忙碌琐碎的教学工作之中。

那天我们全年级布置了观后感作业,有个小女生在她的习作中写道:他们的军装很帅,帅的是家人的期许和盼望 ;帅的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帅的是对家和国的热爱。我惊叹于这样有格局有气度的文字。那一定是研学活动对她的视野和胸怀都产生了影响!



班上一个爱画画的文弱男生,这样写道:我戴上了眼镜,虽然不能考军校了,但是今天看到的哥哥姐姐就是我的榜样和目标,我将来拼尽全力也要考上国防七子之一的西工大。这些语言是质朴的也是由衷的,相信研学活动在丰盈他思想的基础上也会逐渐重塑了他的气质!

我想这样的研学是关于担当的研学、勇气的研学、志向的研学、血性的研学,绝不是拍照打卡留念那么简单。关于爱国,关于拥军,关于信仰,关于榜样的教育都在研学之旅的每一个细节中。我们返程的大巴车开出武工大的校园时,之前展演的学员们列队向车队敬礼的那一幕,至今仍历历在目。此时此刻,我手中的武警工程大学国防教育纪念章在夜灯下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董会玲,华阴人,现为西安市一名在职教师,热爱教育,喜欢文学和写作,论文《让习作在积累中开花》获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语文实验教材的评选活动一等奖;教学纪事《我这样教生活中的语文》获西安市教师教育论文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一等奖;论文《阅读教学中的批判和质疑》获雁塔区教育学会二等奖。论文《用爱呵护学生成长》获渭南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钟情播音,有声版权书已在喜马拉雅平台上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