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铜川市耀州区南街村锣鼓队在春节“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中表演。王志辉摄
1月20日,大荔县段家镇坊镇村,村民在准备正月闹社火的道具。陈宏江摄
俗话说,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不过年。在陕西,社火与春节紧密相关,没有社火的春节仿佛缺少了灵魂。新春时节,万象更新,大街小巷弥漫着新年气息。锣鼓声响起、社火表演拉开序幕的那一刻,新春的氛围被推向高潮。
历经千年演变,社火融合了舞蹈、杂耍等元素,凭借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越来越多人参与其中。近日,记者来到宝鸡、咸阳、铜川、渭南等地,感受这项古老民俗的魅力。
传承千年 越“耍”越红火
陇县古称陇州,被称为宝鸡的社火之乡,有2000多年社火表演历史。每年正月,陇县各村陆续进行社火表演,从农村到县城、从白天到夜晚,随处可见社火艺人的身影。
1月20日,距春节还有一个多星期,省级非遗陇州社火代表性传承人王忠厚已经忙活起来。在陇县社火广场,他召集了100多人,为正月的社火表演作准备。
“我们排演了《三英战吕布》《民间小调唱腔表演》等30多个特色社火节目,社火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都有所增强。特别是创新排演的《天地社火 百姓舞台》节目,还吸引了省内外多位民俗专家专程考察。”王忠厚说。
“陇州社火因色彩浓烈、笔触细腻、传神夸张的脸谱和原汁原味、丰富多样的表演,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陇县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杨秉权说,“陇州社火表演老少皆宜,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
能在短时间内召集这么多社火演员,得益于企业化运营。
“我们依托原有的社火会,成立了集挖掘、传承、创新、表演陇州社火,以及民俗旅游接待、民间工艺品开发销售于一体的社火演艺公司,让更多人了解陇州社火,参与到陇州社火的传承、发展中。”王忠厚说。
杨秉权还是省级非遗陇州社火疙瘩脸谱绘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这几天,他忙着与社火艺人选定表演角色,准备绘制疙瘩脸谱的材料。
“疙瘩脸谱不同于其他社火脸谱,在绘制时需要根据所扮演的角色在面部粘贴鸡蛋壳,增强脸谱立体感,并在此基础上使用颜料进行绘制,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杨秉权说。
每次社火表演前,杨秉权都会从早忙到晚,用手中的画笔等在村民脸上精心绘制特色鲜明的脸谱。“黑虎灵官”“红脸关羽”是他的拿手作品。
近年来,很多年轻人开始参与陇州社火表演。他们传承、推广传统社火,并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传播陇州社火,为陇州社火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全民参与 乐享文化年
芯子是大荔社火的一种表演形式,又称社火芯子。1月20日,在渭南市大荔县段家镇坊镇村,村民忙着准备正月闹社火的道具。“我们要对表演时用的铁支架进行整理、修复、加固,确保足够安全。”村民许波告诉记者。
“进行芯子表演时,道具底部的桌子上会竖一根铁杆,铁杆上套上若干支架,少则一层,多则三层,高度可达五六米。我们会将穿着戏曲服装的小孩子固定在底部的支架上,在顶部的支架上放置戏曲人物造型的假人,以此演绎戏曲中的各类场景。”许波说。
芯子造型各异,出场时少则四台,多则八台,一般由车拉着,配合社火锣鼓、秧歌等一起巡游。
“眼前这张用于芯子表演的木桌子,是从我爷爷那辈传下来的,有100多年的历史了。”68岁的韩建功向记者介绍,坊镇村的社火表演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好,大家参与表演的积极性非常高。
“去年,村里举办过小规模的社火演出,反响很好。今年,我们准备扩大规模,在社火巡游中加入农耕文化内容,让村民实景演绎农业耕作的各个流程,从而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坊镇村党支部书记李振海说。
81岁的村民韩治民熟知芯子支架嵌套的各个环节,在现场做技术指导。“咱要用心传承好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韩治民说。
为确保演出顺利进行,坊镇村社火筹备组还明确了巡游表演和秩序维护等方面的具体负责人。
“我们的社火表演在正月初七、初八、初九进行。到时候,村民涂脂抹粉、穿红戴花,敲锣打鼓、尽情嬉耍。可以说,我们的社火演出实现了群众组织、群众参与、群众共享。”李振海说。
“大荔县位于关中平原,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孕育出众多特色鲜明的民俗社火。除芯子外,大荔社火还有秧歌、旱船、跑竹马等表演形式。”大荔县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林红霞说。
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春节期间,大荔县策划了百余场文化活动,花苫鼓、南留锣鼓、背花锣等将悉数亮相展演现场,为节日增添更多喜庆氛围。
与时俱进 社火“潮”起来
一场社火一场年。铜川的社火表演规模宏大,气氛热烈。在2024年铜川闹元宵社火巡街展演中,35支表演队伍、33辆彩车、2000余名演员齐聚城市街区,为群众奉上了一场热闹祥和的民俗盛宴。搭乘着互联网的快车,这场规模宏大的社火表演火出了“圈”。
1月21日上午,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铜川市耀州区永安路街道五台村精彩上演。耀州锣鼓、耀州火亭子纷纷亮相。艺人们身着绚丽多彩的服饰,以活力四射的表演将浓厚的乡土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当天,活动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同步直播,观看人数达20万。
“耀州火亭子是耀州社火中的经典节目。耀州火亭子表演时,以桌为台,每台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人物由真人扮演,以纸扎彩灯陪衬,多在晚上表演。”省级非遗耀州火亭子代表性传承人樊尚文说,“今年,我们这些手艺人又聚到了一起,大家很开心。最近,我们正在抓紧制作10组火亭子。”
近年来,樊尚文等人一直在思考如何把铜川地方文化有机融入火亭子创作。“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将结合铜川耀州瓷等特色文化,在社火表演中推出柳范风采、坐虎诊龙、薪火千年等富有铜川历史文化底蕴的火亭子。”樊尚文说。
旋转的花伞、翻飞的彩扇、华丽的旱船……铜川的社火表演在保留传统民俗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街舞、摇滚乐队、灯光秀等现代流行元素,推出更加年轻化、多样化的文化产品。
“我们把返乡青年、文化志愿者聚集起来,打造了一支年轻的秧歌队,计划在今年元宵社火巡街展演上亮相,让年轻人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耀州区文化馆负责人说,“年轻人将身着精美的剪纸服装。这些服装把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定能让观众大饱眼福,感受非遗之美。”
近年来,铜川通过“铜川市群众艺术馆”抖音号和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进行民俗文化表演直播,线上线下相结合,让更多人了解铜川的社火文化,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刘坤 李静茹 赵杨博 王志辉 陈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