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新春最“闹猛”的民俗活动,非舞龙莫属。
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有着神秘色彩,能腾云驾雾,翱翔九天,象征着威严与力量。而每到春节时,龙,又在手艺人的十指间蜕变成“如意使者”,身披斑斓外衣,在喧天的锣鼓声里,蜿蜒盘旋在大街小巷,为家家户户送去新春的吉祥与祝福。
在萧山,舞龙的形式千姿百态,从板凳龙到布龙灯,皆是“拿捏”春节“氛围感”的重要活动。
民间有句俗语:“又有龙灯又有会,还有马灯来凑对。”这说的,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上龙灯胜会的盛况。跨越千年,龙灯舞的“活化石”们依旧在大街小巷里翻腾盘旋,岁月变迁,但它们带来的热烈气氛和吉祥祈愿却从未改变。
前段时间,我们刚报道过这场龙灯胜会里的重头戏——板凳龙(此前报道:)。今日,不如就跟着记者的脚步去趟凤凰坞村和桥头黄自然村,看看那变化多端的布龙灯与那“来凑对”的马灯舞,在新春里,是否会有新“姿态”。
01
凤凰坞村:布龙灯
HAPPY CHINESE NEW YEAR
一声锣鼓响,八方村民聚。
在凤凰坞村,每年春节都有舞龙的传统,晚上尤其热闹——
“高照”在前,“宝马”随行,在热闹的锣鼓声里,旋转的龙珠引导着布龙“游”出祠堂。黑夜里,龙目如炬,龙身闪耀,似金带腾飞,人们观看着、叫好着,不忘留下来年平安吉祥的愿望……
有趣的是,今年布龙灯表演队伍几乎全是村里放寒假的大学生,青春的活力为传统的舞龙注入了新鲜血液。而举“高照”的师傅,是一位不到五十岁的年轻师傅,他会以双手托起超10米“高照”,这不仅象征着“福气高升”,更成为了庆祝与欢乐的标志,展示了传统的传承与新意的碰撞。
这支队伍还在河上镇徐同泰广场上表演了一场,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一睹这场热闹非凡的演出。随着音乐声响起,一条金色的布龙缓缓“苏醒”。它由凤凰坞村布龙队员共同舞动,舞者们通过跑、跳、蹲、躺等动作,配合默契,使龙身呈现出翻滚、盘旋、游动等姿态,蜿蜒起伏,灵动自如。观众们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欢呼声,为舞龙者的精湛技艺喝彩。
活动资讯:
正月初四,凤凰坞村布龙灯队还会去湘湖城山广场表演,感兴趣的市民不妨到现场热闹一番。
近期天气多变,如遇下雨,下午活动将取消。
02
三联村:跑马灯
HAPPY CHINESE NEW YEAR
在河上镇各个村,每年春节几乎都会做马灯,只是大小与形态略有差异。待到正月,各个方位陆续举办马灯胜会,经开光后,马灯游街,还会在正月初五那天至溪头村操场与板凳龙汇合,共同巡游。
1月29日,13点28分,三联村文化礼堂前鞭炮齐鸣,锣鼓喧天,马灯开光仪式正式开始。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为 “宝马” 开光,象征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幸福。
腰鼓队、彩旗队、高照队、宝马、小马……随着巡游队伍缓缓启动,村道两旁站满了前来观看的村民,整个三联村瞬间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孩子们骑在大人的肩膀上,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兴奋;老人们则坐在自家门口,一边回忆着往昔的岁月,一边享受着这份春节独有的热闹氛围。
记者来到桥头黄自然村,马灯摆放在三联村马灯胜会展陈馆,巡游队伍是由三匹大马与十匹小马共同组成。记者凑近瞧了瞧,每匹小马的“皮毛”均由细密的彩带构成——这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精心裁剪制成的。马体一分为二,马头届时将系在演员腹部,马臀尾部则是系在演员后腰上,演员走,马就走,演员挥鞭,扯马头上下扑腾,如骏马奔腾之状,活脱脱一副将士骑马的样子。
今年的马灯表演,是由十位十来岁的孩子担任主角。放寒假后,这些孩子就开始集训了,马灯舞有梅花、十门、挖心、四角、大三角、小三角等阵式,阵式不同,阵式转换和鼓乐、鼓谱也不相同,他们都要从头开始一一学习。
活动资讯:
正月初六,马灯队伍会从三联村“跑”到湘湖,从世界旅游博览馆出发至定山广场,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前往观看助威。
岁月流转
如今
站在首个“非遗版”春节的新节点上
这些蕴含浓厚地方色彩与情感的舞龙、马灯
不仅只是传统节日里的点缀
更成为了对历史记忆与文化的生动传承
时间为其注入新的注脚
载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与期盼
它们,也将愈发鲜活
来源:萧山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