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讯(李宴群 徐征 姚霆 王国栋 记者 王忠岩)2月1日是农历大年初四,当天8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手术室内,一场高难度的手术正在紧张进行。这场手术的患儿是一名出生仅89天的婴儿小宁(化名),她患有罕见的肝母细胞瘤,肿瘤体积巨大,占据了孩子整个肝脏的五分之四,若不及时手术,肿瘤随时破裂将危及生命。最终,哈医大肿瘤医院院长邰升教授和哈医大六院儿外科王强教授联合主刀,向新突破,以质求生,成功为小宁切除了肝脏的巨大肿瘤,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正常肝组织,女婴重获新生。
罕见疾病:肿瘤巨大,危及生命
2024年 11 月 2 日,清秀可爱的小宁的出生让全家人沉浸在喜悦中。然而,两个月后,家人发现她的腹部异常膨隆,随即带她到哈医大六院检查。经过详细诊断,小宁被确诊为肝母细胞瘤,肿瘤不仅导致腹部肿胀,还严重压迫了其他内脏器官。若不及时手术,肿瘤继续生长可能导致肿瘤破裂、肝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受损,进而危及生命。尽管手术风险巨大,但孩子的父母不愿放弃任何希望,“她那么乖巧可爱,她是我们的命,我们愿意拼一把。”孩子的父亲痛哭流涕。
手术难度:罕见病例,挑战极限
因为患者年龄极小,体重仅5.5公斤,全身血量也只有450ml,然而肿瘤体积巨大,术前三维CT重建预测残肝体积仅为20%,即术中可能需切除80%的病变肝脏,手术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患儿大出血或其他并发症,另外手术需要精准切除肿瘤,最大程度的保留正常肝组织,才可能避免术后肝功能衰竭。据邰升教授介绍,此类儿童的极限肝切除手术在国内外均属罕见,尤其是针对如此低龄的婴儿,手术风险极高。然而,面对小宁父母恳切的眼神和强烈的求生欲望,医疗团队毅然决定迎难而上,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
手术过程:创新技术,高质完成
术中,哈医大六院孟繁有教授完成了精准的麻醉诱导,确保婴儿的生命体征平稳。重症医学科吴迪医生协助中心静脉置管一针见血。邰升教授如同一位指挥家,手中的手术刀娴熟而精准,进腹探查发现巨大的肝肿瘤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压迫着周围的脏器和血管。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高超技术,邰升教授迅速定位肿瘤与正常肝组织的边界,精密地分离肿瘤与肝实质之间的粘连。每一根细小的血管都被精确地电凝或结扎,确保术中出血量降至最低。肿瘤与第一肝门的血管和胆管关系密切,这是手术中最关键的部分。邰升教授用显微镊子和剪刀,在手术放大镜下逐根分离肝右动脉、门静脉右支和右肝管。他的动作如行云流水,既快又稳,确保了每一根重要结构都被完整保留,避免了对保留肝叶正常血供的影响。邰升教授用超声刀的高频振动使肝组织在最小损伤下被精确切开,王强教授配合用双极电凝使肝断面得到有效止血。经过医护3小时的努力,肿瘤最终被完整切除,重量竟达840克,占小宁体重的15%。哈医大六院超声科陈小雅副主任应用术中超声确认了肿瘤完整切除无残留,保留的肝组织血运良好。最后,为了保证美观,皮肤切口采用皮内缝合技术。整个手术过程中,婴儿的生命体征始终保持平稳,出血量极低。术后,小宁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由专业团队密切观察。目前生命体征平稳,肝功能逐步恢复。
术后恢复:重获新生,未来可期
手术成功了,小宁的父母激动得抱头痛哭,他们感谢邰升教授和哈医大六院的医护团队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据哈医大六院儿外一病房崔清波主任介绍,肝母细胞瘤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切除彻底,生存率高,远期预后比较乐观。
这场手术的成功,不仅再次证明了人类生命的伟大与医学技术的无限可能,更体现了医者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哈医大肿瘤医院院长邰升教授表示:“每一台手术都是一场与死神的较量,尤其是面对如此幼小的生命,我们更要全力以赴。未来,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奇迹,为更多家庭带来希望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