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人传统意义上全家聚会的日子,但是即使是亲戚,人多了,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

比如说给红包,如果一家一个孩子,一家两个孩子,这红包应该怎么包?



再比如说送礼,有人发朋友圈表示,说自己大姨家里开厂的,资产大几千万,但是过年走亲戚就给他们拿了箱牛奶和水果,连条中花都没有,真是太看不起他们了。

还有被很多人吐槽的,被不怎么熟悉的亲戚询问经济情况、工作情况、婚姻情况等等。

那么,面对这些情况,该怎么解决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一下过年走亲戚的相关原则,供大家参考。

一、过年给红包,是两个家庭交好意愿的外在表现

对于很多普通家庭,谁也求不着谁那种,通常两个家庭给的红包总数是一致的,无非是通常给小孩子红包的这种行为,确定两个家庭的亲密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和自己给自己小孩子零花钱没区别,所以如果一家有一个孩子,另一家有两个,正常情况下是有一个小孩的给一千,有两个小孩子的各给五百,这样谁也不吃亏。

但是并不是所有家庭的地位都是相等的,这种情况下,如果一方会在很多方面需要另一方的帮助,便会包更大的红包,体现自己的善意。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已经注定单身一辈子的亲戚,期待自己最亲近的亲属后代老年时照看一下的,就需要通过各种场合建立与孩子的亲密关系,红包是其中的一种。



二、过年送礼,以经济地位低的家庭为准

对于亲戚,切记不要觉得对方有钱就应该对你怎样怎样,对方有钱是对方的事情,并不是说对方有钱就应该按比例送礼。事实上,如果有钱一方送了大礼,没钱一方可能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因为没法还礼。如果觉得理所应当就收下了,那么这门亲戚其实没必要走了。事实上,如果经济地位比较高的亲戚,还愿意和经济地位低的亲戚走动,已经说明人很不错了。如果刻意带一堆价值不菲的东西过去,反而是炫耀和显摆了。

三、询问情况,是另一种形式的资源交换

传统意义上,亲戚之间互相帮助,是一种资源互换的重要过程。毕竟一个好汉三个帮。在这种情况下,互相了解对方的情况,将彼此放进对方的资源池里,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七大姑八大姨问你做什么工作,本质上和饭局上交换名片、加个微信互报家门,是一种行为。只不过现在很多小镇做题家已经脱离了亲戚所在的圈子,所以觉得这种询问是一种冒犯而已。如果要是某个大领导突然没事关心你一下,说小李呀,你结婚了没,工作情况怎么样,前列腺没问题吧,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人估计都是赶紧报上自己的情况,心里暗喜一下是不是领导要关照自己了。同样的情况平移到看起来只是一个家庭妇女的七大姑八大姨身上,对于很多人来就是一种讨厌了。



所以过年的很多传统,本质上是一种亲属间社交的体现,除非自己以后都不打算混亲戚圈了,不然还是尊重一下彼此的亲戚关系比较好。当然不混亲戚圈也是一种选择,自己觉得OK就好。

赞同请转发,喜欢本文的话,欢迎关注活在信息时代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