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吸引了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新东北人",其中还有不少是外国人。他们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感受着东北的风土人情,也用自己的方式融入这里。环球资讯广播2025新春走基层特别策划"东北也是我的家"讲述外国人眼中大东北的魅力。

  刚果(金)小伙子穆英雄生活在辽宁沈阳,目前是中国医科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不久前,他被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授予2024"感知中国"——"传播使者"称号。他和沈阳这座城市有哪些故事?他的春节又是怎么过的?

非洲小伙穆英雄的中国年

  接受记者采访前一晚,穆英雄在实验室里忙碌到凌晨一点多。他说,这是他和很多同学的常态。2024年9月,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心血管领域著名医学期刊《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发表了论文。

  穆英雄:"我发表那篇文章是研究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现在这个阶段刚做完动物实验,做完动物实验就得取材,然后来这边分子学实验室进行各种分子学的实验,来验证各种指标。"


穆英雄在做实验

  学医是穆英雄从小就立下的志向,而来中国学医,则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穆英雄:"我的父亲说,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礼仪之邦,而且中国的发展建设日新月异,充满活力。他说,如果你高中毕业后能到中国留学,一定会学到很多知识,开拓视野。"


穆英雄

  穆英雄说,来到东北,来到沈阳,其实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我当初以为中国医科大学就在北京,因为它带着‘中国’这两个字。我一来,发现这个地方没在北京而是在沈阳,所以我觉得我跟沈阳有缘分。"

  来到沈阳后,穆英雄慢慢爱上了这座城市。这座冬季气温动辄零下十几二十度的城市, 让他过出了"暖暖的"感觉。

  穆英雄说:"它本身就比较‘暖’,就是沈阳人就给你的感觉、给你的陪伴,你就感觉心里暖和,然后心里暖和之后就外面有感觉也就容易适应,我慢慢就适应了沈阳的冬天。刚来到沈阳的时候,前几年我实在不行,前三年我们每年的冬天都回家,后来就慢慢适应了沈阳这个地方。我来沈阳之前也没见过雪,我来中国之前也没见过雪,我是来沈阳之后的第一个冬天见到的雪,我还拍了视频给我家里人看了,觉得非常激动。"

  李昭教授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也是穆英雄的导师。接受记者采访这天,师生二人刚见面就在等候电梯时开始交流实验项目。


  在李昭老师眼中,穆英雄是她带过的最优秀的学生之一。而对穆英雄来说,学校和老师给了他家的温暖。

  穆英雄说:"我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热情,在老师同学帮助下很快融入进来。我觉得在中国有了一个家,在(我)感觉孤独的时候、孤单的时候,她会带我去她家跟大家一起团聚,然后(我)就感觉没有那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那种孤独感、恐惧感了。"

  在学校里,穆英雄是学生,不过,他偶尔也客串"老师"的角色。凭借法语、英语、中文三语优势,以及对非洲地区的深入了解,穆英雄多次为中国援非医疗队进行行前对象国国情、文化和语言培训工作。他也在这个过程中,对中国援外医疗精神有了深入了解。


穆英雄(左四)多次为中国援非医疗队进行行前对象国国情、文化和语言培训工作。

  穆英雄说:"我是专门负责带他们练习专业英语,还有日常英语,还有在非洲最常见的疾病等等工作。(中国)援非医疗队把技术和设备带到非洲,实际上这些技术(也会)在非洲继续生根,也会培养当地的医护医务人员。"

  今年春节,穆英雄一如既往接到了导师李昭教授的邀请,去她家和家人一起过大年。

  李昭说:"穆英雄尽管和我们是不同的种族,但对家的感受是一样的,希望我不管作为一个老师还是一个长者,都能引导他在人生中克服困难,取得更多的成绩。"

  2025年对穆英雄来说特别重要,因为他就要博士毕业了,虽然压力不小,但他对未来充满期待。

  穆英雄说:"我的新年愿望就是能顺利毕业。毕业之后,我希望能把我在中国学到的知识和技术都带到非洲,带到我的家乡。希望把我在中国学到的这些技术和知识带到刚果(金),帮助更多的人。"


  新春之际,穆英雄也用中英法三种语言向环球资讯广播的听众送上了自己的新年祝福:

  "祝大家新年快乐,蛇年大吉,工作生活顺顺当当干啥啥行,蛇年发财!Happy Chinese new year,Joyeux Nouvel An !

  记者 | 王新宇 王洹星

  签审 | 魏郁 邹浩宇

  监制 | 刘轶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