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周学津文/图)2月1日,大年初四,寒意仍盛,一串串红灯笼在风中轻晃。推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维普紫金华府医养中心的玻璃门,暖意裹着茶香袭来。记者还未站定,就听见几位老人活力满满的笑声。
“我和老伙伴们在沙漠里建了一个‘果蔬园’,还栽上了几棵树。”75岁的孙洋(化名)正跟心理疗愈师玩沙盘游戏,“以前就想有一个自己的菜园,没想到在这里实现了。”心理疗愈师小李坦言:“及时发现老人们的需求和情绪,给予关怀支持是我们的‘必修课’。一旦老人出现情绪躁郁和认知障碍的情况,就需要从心理和药物层面进行不同程度的介入。”
“这儿为我们考虑得多,想得细,住起来就舒服。年轻人们跟我说这叫‘养身+养心’。”孙洋笑着说。
老人们在沙盘上自己动手创作
七日跟踪,打开老人未曾言说的真实世界
“子女说老人好静不好动,结果老人入住第一晚就闹腾得厉害。”护理员小王坦言,很多子女对父母的了解可能并不完全准确,甚至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情况,“七日跟踪是每位老人入住后的‘头等大事’,护理团队会用七天时间,全天候观察老人的生活习惯、情绪状态,比对家属提供的信息,制定个性化照护方案。”
82岁的曾骏(化名)入住前,子女很放心地告诉小王“父亲很安静,不怎么给人添麻烦”,但入住当晚,老人频繁按铃、情绪焦躁。护理员发现,老人起夜频繁又羞于开口,这才辗转难眠。护理团队立即调整照护方案,睡前减少饮水,增加夜间查房频次,还为他配置了智能床垫监测翻身状态,经过中医调理,老人的情况明显改善。
“有的老人饭量小,实则是牙口不好,需要定制软食;有的老人爱静是因为听力衰退,害怕社交;有的老人拒绝更换旧衣物,是因为熟悉的布料质地带来安全感。有些事,子女未必察觉,但我们得‘挖’出来,知道老人真正需要什么。”医养中心院长胡淑一表示,七日跟踪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老人未曾言说的真实世界。
书画室里的国画课很受欢迎
“专家超市”,让贴心服务更便捷
“‘专家超市’不是实体商铺而是一个医疗专家库,汇聚了医疗、康复、心理领域的专家,一旦老人有相应的医疗需求,就能随时预约,让医生走到老人床前。”胡淑一说。
76岁的陈莉(化名)患有慢性疼痛,过去每个月都要儿女请假陪她去医院治疗,入住养老院后,护理员教她在“专家超市”里选择专家。“以前还要专门去医院,排队加上治疗,一上午就过去了,现在针灸、中药熏蒸后还有时间去书画室练字。”陈莉笑着说。
“专家超市”里还有心理疗愈师,专门疏导老人的心理问题。81岁的刘峰(化名)因失独,很少与别人交流,护理员为他请了一位擅长音乐疗愈的心理专家。每周三下午都会陪着他在五楼的“怀旧歌舞厅”唱唱歌,聊聊心事。渐渐地,刘峰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音乐一响,心里就亮堂一些。”
“七日跟踪,让照护从‘大概’走向‘精准’;‘专家超市’,让医疗服务‘随叫随到’,我们希望用细小的温暖去满足老人们朴素的愿望。养老不在于硬件多豪华,而在于是否真正‘看见’老人,看见他们的脆弱,也看见他们的光芒。”胡淑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