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村民”多了起来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邱犇

“今年过年期间,村里来了好多年轻的‘生面孔’。”望着熙攘的人群,64岁的陈学云笑道,“以前哪见过这架势啊!”

陈学云是浙江省安吉县梅溪镇荆湾村村民。几年前,荆湾村还是一个典型的“老年村”“留守村”,年轻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2900多人口中40岁以下的只有20余人。

变化发生在2023年。安吉县围绕“招引10万青年大学生”的目标,坚持把吸引青年入乡发展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着力提高乡村人口“含青量”,让乡村更加年轻、时尚、活力。

“85后”张华在“青年入乡发展”计划的推动下,来到荆湾村,接任村党委书记一职。“产业兴,则乡村兴。”张华认为,要想让村里的产业兴起来,首先要唤醒沉睡的资源。

2024年10月,一座由废弃旧厂房改造而来的文创园开始营业。这座名叫“自由集”的园区集纳了咖啡馆、酒吧、餐厅、家居馆、共享菜园等多种业态。外观保留着厂房的原貌,并不起眼,但内部却十分精致,处处彰显“工业风”。

园区主理人王丽君介绍,自己因为向往乡村恬静的生活,在2021年便辞去城里的工作,开始入乡创业,开了一家“村咖”。“自由集算是我的第二份作业了,项目运营后将丰富荆湾村文旅消费业态,加上租金、游园券5%的收入等,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70万到80万元。”

目前在自由集,像王丽君这样离开都市当“新村民”的年轻人有30多名。他们分别活跃在咖啡制作、酒品调制、宣传运营等不同岗位。

王丽君还记得,建设之初,村民对自由集并不看好,一个劲摇头:“年轻人瞎折腾!”甚至建成后也有村民评价“难以理解”。

渐渐地,村民们发现,这群年轻人“折腾”起来的文创园,竟真的吸引来了许多年轻游客。春节假期,杭州、苏州、上海等多地的市民纷至沓来。“我们是在小红书上被‘种草’的,听说这里拍照很出片,就和朋友一起过来了!”来自上海的王琳秋说。

如今,荆湾村的人气比以前旺了。民宿、书店、艺术空间等相继布局运营,不仅提升了整个村子的颜值和内涵,还为新老村民提供了更多休闲好去处。“目前,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已有超过100人,也算是变身成一个‘年轻村’了。”张华说。

“这群年轻人,正成为唤醒乡村新观念、链接城乡要素资源的重要力量。”张华表示,“下一步,我们打算进一步利用村里的水域、滩地等资源,开发更多乡村旅游项目;同时,我们还将建造属于年轻人的公寓,为更多非本村的年轻人留在这里提供保障。”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