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体检季,好多朋友拿到体检报告后,心情就像坐过山车。那一个个专业术语,看得人心里直发怵,稍微沾点 “增生”“结节”“炎” 之类的词,更是吓得不行。今天,咱就好好唠唠那些体检报告里看着吓人,实则没那么可怕的 “病”,帮大家消除焦虑,以后再看到也能淡定些。



小乐的 “乳腺增生” 惊魂记

25 岁的小乐,刚从大学毕业没几年,最近刚换了一份心仪的工作。新工作入职需要体检,小乐就顺道去做了个全面检查。原本满心期待开启新征程的她,却被体检报告上 “乳腺增生” 这四个字给吓懵了。在她的认知里,“乳腺增生” 和 “乳腺癌” 就像是一对难解难分的 “孪生兄弟”,年纪轻轻的自己怎么就摊上这种事了呢?

小乐越想越害怕,脑海里各种不好的念头疯狂涌现。她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未来被病痛折磨的模样,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慌乱之中,她赶紧拨通了妈妈的电话,本想在妈妈那里寻求点安慰,没想到妈妈听后却教训了她一顿:“慌什么!乳腺增生我也有过,大部分都不是恶性的,别自己吓自己。”



听了妈妈的话,小乐心里稍微安稳了些,但还是不放心。于是,她带着体检报告,忐忑不安地来到医院,找到医生详细咨询。医生仔细查看了她的报告,又询问了一些日常情况后,告诉她这属于正常的生理性乳腺增生,一般不用特殊处理,定期观察就行。小乐悬着的心这才彻底放了下来。

其实,乳腺增生在女性群体中特别常见,就像一阵说来就来的 “小风波”。不过,这 “风波” 也分两种情况,生理性和病理性。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科谢丹教授介绍,生理性的乳腺增生不用太担心,它就像是乳房在特定时期的 “小情绪”,不会对健康造成多大影响。大约 90% 的乳腺增生都不会发生癌变,所以大家不用一听到这几个字就慌了神。



女性朋友们可以在月经的第 7 - 10 天,找个光线好的地方,对着镜子给自己的乳房做个 “小检查”。先仔细观察乳房的外观,看看有没有凹陷、凸起或者红肿的地方,乳头是不是对称,有没有溢液的情况。然后,用手轻轻摸摸腋窝底下,看看有没有肿大的淋巴结。要是发现乳房有明显变大的肿块,乳头出现溢液、溢血,或者腋窝下淋巴结肿大,这时候就得重视起来,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但大多数情况下,乳腺增生就像生活中的小插曲,只要我们乐观对待,它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甲状腺结节:被过度 “关照” 的小疙瘩

除了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也是体检报告里的 “常客”,而且很容易被过度治疗。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说起来可能会让你惊讶,平均每四个体检的人中,就可能有一个人被查出甲状腺结节。



当拿到体检报告,看到 “甲状腺结节” 这几个字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会不会是癌啊?要不要赶紧手术切掉?” 其实啊,大部分甲状腺结节都是 “善良” 的,并不会变成癌。有 80 - 90% 的甲状腺结节是结节性甲状腺肿,这可不是什么肿瘤,还有 10% 左右可能是像桥本甲状腺炎这类良性结节疾病,同样不需要手术。真正可能是甲状腺癌,需要手术治疗的,只有 5 - 10%。

之所以很多人一查出甲状腺结节就紧张得不行,甚至直接选择手术,这和一些医院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有关。有些医院在术前没办法准确辨别结节的良恶性质,为了保险起见,就建议多数患者进行手术。就拿吉林长春发布的甲状腺疾病手术统计数据来说,之前手术治疗的 9216 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良性结节竟然占到了 90% 左右,只有 10% 是恶性肿瘤。这意味着不少甲状腺结节患者其实都被过度治疗了。



想象一下,那些原本不需要手术的患者,因为不了解情况,承受了手术带来的痛苦、风险,还花费了不少钱,真是有些冤枉。所以,大家要是查出甲状腺结节,先别着急下决定,多找几家医院,多咨询几位医生,综合判断后再做选择也不迟。

慢性浅表性胃炎:几乎人人都有的 “小状况”

去医院做胃镜检查,很多成年人的报告单上都会出现 “慢性浅表性胃炎” 这几个字。看到这,大家心里肯定犯嘀咕:“这病严重吗?需不需要赶紧治?” 其实啊,慢性浅表性胃炎就像个 “调皮鬼”,几乎人人都和它打过交道。关键是要学会区分它的轻重程度。



对于那些没有任何症状的人来说,就算查出慢性浅表性胃炎,一般也不用太在意,按照正常生活节奏来就行,无需特别治疗。但如果你平常有饮酒的习惯,或者正在服用某些药物,而且本身还有胃痛的症状,这时候确诊慢性浅表性胃炎,就得小心了,很可能是胃病在 “捣鬼”,需要及时控制。

还有些人,会时不时感觉腹部不适、腹痛,食欲也明显下降,还经常恶心,要是被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最好根据具体症状进行治疗。比如,调整饮食习惯,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规律饮食;要是症状比较严重,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吃点药缓解。



心脏早搏:偶尔 “捣乱” 的心脏小插曲

心脏早搏也是体检报告里经常出现的 “身影”。当看到报告上写着心脏早搏时,不少人心里 “咯噔” 一下,心想:“这是不是心脏病啊?” 其实,大家不用过于担心。心脏早搏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得了心脏病,正常人在身体疲劳、情绪波动大、饮酒过度或者受到某些药物影响的情况下,心脏也可能会出现临时性的兴奋,导致早搏。

比如说,你连续加了好几天班,累得不行,这时候心脏可能就会通过早搏来 “抗议”;或者你因为某件事特别激动,情绪起伏很大,心脏也可能会跟着 “躁动” 一下。对于那些休息好了早搏就能自然消失的人来说,偶尔感觉到心慌,不用太紧张,就把它当成心脏的一次 “小调皮”。



但要是心脏早搏频繁出现,“咯噔咯噔” 的感觉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和工作,比如你正在专心工作,突然心脏一阵乱跳,让你没法集中精力;或者晚上睡觉的时候,早搏把你从睡梦中惊醒,这时候就得重视起来了。最好尽快到心内科就诊,听从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药物,定期去医院随访。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结合射频消融这种治疗方法,让心脏恢复正常的跳动节奏。

增生、结节、息肉:癌变风险知多少

体检的时候查出增生、结节、息肉,大家总会担心它们会不会癌变。其实啊,这些情况并没有那么可怕。



增生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增生有时候对身体还有好处呢,就像骨质增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骨刺”,它其实是人体的一种代偿性增生。当关节或者骨骼受到长期的压力、磨损时,身体就会通过长出 “骨刺” 来增加受力面积,缓解压力。如果没有什么不适症状,一般不需要做特殊处理。前列腺增生在早期也通常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

结节大部分也是 “安全” 的。就拿肺部结节来说,大部分都是良性的,只有极少部分会发展为肺癌。一般 5 毫米以下的肺结节,多数只需要定期随访观察就行;而一厘米以上的大结节,因为存在一定风险,所以需要尽早处理。



息肉就像是人体正常结构上多长出来的一块 “肉”,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良性的,只有少数会发生癌变。不过,为了以防万一,一旦发现息肉,还是建议及时切除。像肠息肉,可以在肠镜检查的时候发现并切除,之后再做好定期的肠镜检查,就能有效预防癌变;胆囊息肉在确定是恶性之后,可以采用微创胆囊切除术进行处理。

体检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是件大好事。但看到体检报告上的一些异常结果时,大家不要盲目恐慌,也别不当回事。对于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及时找专业人员咨询,让专业的人来帮我们判断,这样才能更安心。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