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韩复榘在过去年代可谓鼎鼎大名,其他的不说,韩复榘父子也并非不学无术之人。
1938年,韩复榘死后,他的妻子承担起了家里的一切,因为身份,此后他的子女没少受影响。不过1949年做出正确选择,他们一样颇有成就。
韩复榘的一生可以说复杂又传奇,除了他之外,他的儿子韩子华更为传奇。不同的是儿子选择正确,不仅参加了解放军,还得以上战场做出贡献,并荣立三等功。那么,他的子女如何?
韩复榘之子韩子华
就韩子华来说,他是传奇的一生,也做出重大贡献,颇有成就。
1949年,虽说韩复榘已经不在,但他的妻儿还得为自己的处境着想。是选择留下,还是前往台湾,他们势必要慎重决定。事实证明,我党对战俘都是优待政策,更何况是他们。
这时子女已经长大,在这件事情上,不只有韩复榘妻子自己做决定,她还听孩子们的建议。
韩子华并不亲近老蒋,甚至对他有恨也是应该的。相反他更倾向于我党,同时1949年,在北平解放几个月后,他还考入了华北大学。
要知道当时的文化人有限,这自然是一个难得机会,如此倾向革命的韩子华必然留下,而后他可以说有了更多可能。
按理说一切按部就班,每天上学学习,但这一情况没有持续多久,韩子华就在学校听到了一个令他心动的消息。
那就是在他入学不久后,学校突然号召学生们参军入伍。因此不仅仅是韩子华,这应该是很多人向往的,但名额有限,这一机会还得是要自己来争取。
当时学校有数千人,但参军的名额不过三百来人,希望很小,但还是有可能成为那三百分之一的。
报名期间,韩子华有过退缩,他深知自己的出身,也便没有抱希望。但老师的一番鼓励,让韩子华重拾了信心。很多人可能不喜欢自己的出身,但出身无法自己做决定,但自己的路是自己争取和走出来的。
如此,这一道理放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成立,而韩子华便抱着很大的期望去报了名,结果很乐观,而他就此成为我军一员。
建国后,我国迎来和平,可朝鲜战场岌岌可危,紧接着就是抗美援朝战争发起。作为解放军一员,韩子华跟随部队入朝参战。
虽说他参军入伍的时间不长,但他的用武之地只多不少,而且能力出色发挥,韩子华一样做出重要贡献。
在朝鲜战场上,韩子华主要展开对敌宣传工作,可以说他也是政治部宣传科重要一员。
我们知道的更多的是前线的故事,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战士们奋不顾身。但尽管韩子华在后方,其危险程度一样不小。
而且他们工作展开有时还是在敌军阵地,他们只为将宣传目的达成。必要的时候他们甚至还要穿过敌占区,如此敌军的子弹、炮弹一样随处可来。
看起来是后方工作,实际身处前线的时候却不少。在展开宣传工作期间,我军宣传队战士没少付出惨痛的代价,好在他福大命大,没有受什么伤。
战场局势千变万化,根据各方工作要求,韩子华也有他的独特之处。本来有文化的人就少,英语好的更少之又少,如此管理战俘工作需要他,他便根据组织命令,尽快投入到了全新的工作中。
在这期间,让韩子华头疼的事情还是不少,因为在这其中,除了美军战俘,还有其他国家的人,总而言之就是人员五花八门。
不过我军继续优待政策,可以说将其照顾的很好,而韩子华也与之沟通的差不多,这期间因为文化差异,有趣的事情却也发生不好。
不管怎样,韩子华都在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助力,更为之做出重大贡献。朝鲜战场上,每一位志愿军战士都是英雄,韩子华亦是,他做了很多工作,还荣获了三等功。
1955年,韩子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的贡献依旧,虽然转业到了兰州电业局,而后展开教育工作,但在普通的岗位上,他依旧是那贡献之人。
母亲高艺珍
韩复榘年幼的时候其实也是贫困家庭,家中人口众多只能为自己另谋出路。于是遇上招兵,他便参军入伍,此后有了军粮吃,也算是一种生路。
韩复榘毕竟是有才之人,一脸的斯文,再加上一手的好字,自然在部队出众,甚至还尤得冯玉祥的喜爱。
此后他做起了司书生,而在冯玉祥手下,他职位提升的机会只多不少,后来更成为了他手下的得力干将。
总之,在韩复榘这里,他有一定文化绝对是个加分项。
再者说到韩子华的母亲,也就是高艺珍。她生于1890年,也是贫寒家庭出身,但她的家族中有文化人,而且还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古文字教授,如此受家族影响,虽然她识不得几个字,但一些书籍她没少听人讲。
在家人的言传身教下,高艺珍在处事方面很有一套。特别是与韩复榘结婚后,她与各方面的关系都处理的十分得当。
不仅如此,高艺珍也是个聪明人,她本就长得不错,手脚麻利,头脑也转得快,如此他们的日子过得很和睦,而她与韩复榘的关系可以说也相当好。
不管韩复榘后来如何,高艺珍都没有放弃他,更没有丝毫抱怨,在尽可能的帮助他,也过了一段安稳日子。
韩复榘死后,所有的压力都来到了高艺珍身上,此后她带着子女颠沛流离,在北平定居下来。子女们不负期望,可以说学有所成。
1957年,高艺珍走完了一生,在北京病逝。
子女的成就
韩子华是韩复榘的次子,他的经历我们知晓,而韩复榘的其他子女,亦在高艺珍的教育下有所成就。
他的三弟韩嗣辉读的是军校,还是成都的中央军校。毕业时,他正好赶上了四川解放,此后也便在地方展开工作。
还有韩嗣煌,他考取的是清华大学,亦是学习上的佼佼者。毕业后,他展开教育工作,在北京电力学院研究生部担任教师,而后他的成就一样辉煌。
如此他们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兢兢业业。虽说他们的出身确实自己决定不了,但后来的路都是他们通过一点一点的努力走出来的。
还有韩复榘还有一个女儿,她成为了一名高级工程师,也在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结语
无论出身如何,韩子华有了自己出彩的成就,他曾为解放军一员,做到了爱国,为国贡献,他的功绩被认可,也是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