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日深夜,素有万川毕汇,美丽江城之称的重庆万州正在下着大雨。夜色中,一辆军用吉普一路疾驰来到了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门前。车还没有停稳,坐在车后排座位上的我38集团军113师张副政委便跳下车来。只见他行色匆匆,不顾正在下着的大雨,迅速跑进了医院。可是,他还是来晚了。只见一个精瘦的老者,紧闭着双眼,安详地躺在病床上……我军著名战斗英雄,特等功臣平太信刚刚走完了他90年壮丽而又平凡的人生,与世长辞。

平太信,1920年12月30日出生在重庆市万州区(原四川省万县)熊家镇举安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小就帮着父母干农活,形成了憨厚、朴实的品格,也锻炼出一副好身板。年轻时的平太信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通过自己和父兄的辛勤劳动为家里购得一些土地。可是,到了1941年,眼看着家里积攒了一小笔钱,就要实现梦想的时候,太平洋战争爆发了。担了一担米准备到万县城里出售的平太信,在途中遇到了为组建中国远征军而到处抓壮丁的国民党部队。于是,20岁刚出头的平太信来不及跟家里说一下,就随着中国远征军来到缅甸丛林。因为是打小日本,再加上看到那么多平时熟悉的战友一个一个地倒下,本来并不愿意当兵的平太信心中涌起了强烈的仇恨,因此,打仗非常勇敢,多次在弹尽粮绝后,坚持和敌人白刃格斗……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平太信的性格越来越内敛寡言,也更爱动脑筋,想问题了。



 二战胜利后,远征军班师回国不久,担任了班长的平太信接到家里的来信说,在老家给他定下了一门亲事,让他回去成亲。早就想回去盘弄“一亩三分地”的平太信当即就向官长提出了复员的要求。可是,还没有等到官长的答复,一天深夜,一列闷罐车,就将平太信所在的部队全部拉到了东北内战的前线。

看到铁路沿线那一个一个的凋敝的村庄和遍地的饿殍,平太信想不通,日本鬼子被赶跑了,可为什么中国人还要打中国人?到了东北后,平太信身边经常有很多的弟兄被解放军俘虏了,那些不愿留下来参加解放军的很快就被放了回来。他们告诉平太信说,“那边”官兵平等,从来没有官长克扣军饷,打骂士兵的事情。开始,平太信不相信,天下怎么会有这样的军队?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平太信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在一次战斗中,平太信的部队把解放军的一只征粮队围在了一个村庄里,本来,解放军征粮队员都是由野战部队抽来的,很有战斗力,完全可以趁包围圈还没有合拢的时候突围出去。可是,为了掩护老百姓撤退,征粮队愣是顽强地守卫在村外,寸步不退,最后全部阵亡!平太信马上认识到,这才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

当晚平太信就带着8个“铁哥们”,拖着一挺轻机枪和七支美制卡宾枪逃了出来。他们在深山老林里走了整整一个晚上后,终于在第二天黎明时分找到了解放军。听他们说明来意,又经过了一番核实后,平太信等人终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东北民主联军1纵2师4团8连。这是一支发源于平江起义红五军特务连的英雄连队,有“钢八连”之称。



在解放军部队里吃的第一顿饭,就让平太信等人受到了一场深刻的教育。解放军吃的就是些窝窝头和素菜。窝窝头是用棒子面和着野菜做的,而菜,几乎就是熬熟的,根本看不见油星,这和国军的伙食根本没法相比。如果不是经过了昨晚的奔波,早已饥肠辘辘,平太信还真有些吃不下去。可他发现,解放军战士们却一个个吃得津津有味,大伙儿还边吃边开玩笑、侃大山,丝毫也没有觉得生活艰苦,再看军官,和战士们吃的完全一样,甚至一些军官也挤在桌子上和大家一起吃饭聊天……这一切,更加坚定了平太信跟着解放军干的决心

平太信毕竟是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兵,战术素质和身体素质都是杠杠的,又明白了为谁当兵,为什么打仗的道理,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在人民军队中脱颖而出,在辽沈战役中,无论是打锦州,还是黑山阻击战,平太信都英勇顽强,立下了战功。平津战役时期,他更是用“一泡尿”就“灭”掉了了敌人一个营,成为军中名人。

平津战役期间,挥师南下的“四野”和华北军区协同配合,以3.9万人的代价,将傅作义三个兵团,十三个军,五十个师52.1万人一举消灭,几乎解放了整个华北地区。这么大规模的战役,敌我双方当然就没有什么边界,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用林彪的话说,就不要听什么指挥了,只要是敌人,就给我狠狠地打。

在一个乌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身为班长的平太信奉命带领一个排的战士穿插到敌人背后去。也许是天意,当走到一个小山头时,平太信突然腹痛难忍,便把部队交给另一位班长掌握,自己离队到一个大土包背后的一条沟里方便。没想到,蹲下后不久,不远处突然亮起了一团火光。原来,那里还有一个人蹲着解手,这会正点火抽烟呢。平太信开始没当回事,可定睛一看,却见对方戴着明晃晃的国民党钢盔!平太信大吃一惊,立即起身摸了过去,他本来是准备“抓舌头”的,可当他就要扑上去的时候,却发现不远处的树林里还有时明时灭的火光!乖乖,一大群国民党兵正在树林里休息!

平太信见状立即改变了主意,不动声色地跑回去追上部队,叫来了自己全排的战士,将个小树林围了起来。原来这是一群溃兵,刚从解放军的包围圈中逃了出来。在一片“解放军优待俘虏”、“缴枪不杀”声中,这群敌人乖乖地举起了双手……这一仗,平太信率领一个排生擒敌人一个整营!三四百名敌军,包括一位副团长、一个营长,全部当了俘虏。战友们对平太信开玩笑说,还是你牛!一泡尿就淹死了敌人一个营!



平津战役结束后,平太信因此荣立特等功,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获得东北民主联军朱德奖章。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平太信随着所在的38军113师337团,作为首批入朝部队开过了鸭绿江。第二次来到异国他乡,面对着炮多,飞机、坦克多的美国鬼子,平太信不仅没有最初前往东南亚作战时那样惴惴不安,反而十分镇定。他和战友开玩笑说:“如果我能够战死在这里,也算是马革裹尸了!”

1950年11月7日至12月4日,志愿军发动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如果说第一次战役是利用联合国军不知我军入朝而进行的一次伏击战的话,那么,第二次战役,则是我军采取"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的方针,主动布置的一场歼灭战。这次战役中,志愿军在冰天雪地里奋战40余天,以歼灭"联合国军"3.6万余人,一举收复了包括朝鲜首都平壤在内的三八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并解放了三八线以南的瓮津半岛和延安半岛的骄然战绩,粉碎了敌人“圣诞节前打到鸭绿江边”的美梦,迫使"联合国军"转入防御,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局。

第二次战役既是朝鲜战局的转折点,也是38军命运的转折点。第一次战役中,由于38军没有摸清敌情,不敢大胆穿插,没有达到歼灭敌人的预期目的。对此,彭德怀十分生气,声称不仅要撤销38军番号,还要对军长梁兴初“挥泪斩马谡”。所以,第二次战役打响后,38军上上下下都摩拳擦掌,决心“不蒸包子争口气”。

38军在第二次战役中的表现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生动地描绘了112师335团3连“像钢钉一样扎在松骨峰上”的英雄事迹。而几乎就在松骨峰阻击战的同时,113师第337团则创造了一个经典战例,完成了穿插三所里的任务。

113师从德川出发,14小时强行军72.5公里,占领了军隅里南顺川北的战略要点三所里、龙源里,切断了"联合国军"的南逃退路,对第二次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奔袭作战的奇迹。收到前线胜利的消息时,彭德怀亲自草拟了给38军的嘉奖令,并在电文的最后特地加上了一句"三十八军万岁!""万岁军"的美誉,从此而来。

人所不知的是,奇袭三所里的胜利,除了全体指战员的浴血混战外,平太信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其时,平太信任113师227团“钢八连”一班班长。冰天雪地的崇山峻岭中的高强度奔袭,使部队发生了很大的减员。抵达三所里时,全连已减员过半,剩下的战士们也大多筋疲力尽。大家多想休息一下啊,但军情不允许。团里命令“钢八连”立即穿插到大同江一带,堵住敌人另一条南逃的退路。



  向连里争取到尖刀班的任务后,平太信立即带着班里仅存的几个战士赶到大同江边。与此同时,南逃的敌装甲部队和汽车队也陆续来到了对岸。显然,如果不立即采取办法,最多十分钟,敌人就会从大同江大桥上逃之夭夭。可怎么才能堵住敌人的逃路呢?平太信等人手里全是轻武器,根本不可能进行直接攻击,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炸桥!

平太信决定亲自去炸桥。他布置好火力点,命令战士们等他走到大桥下面后,立即大张旗鼓地攻击敌人,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然后,他就和另一个战友扛着用好几颗反坦克手雷捆在一起做成的集束炸弹,淌着半人多深的河水,顺着敌人视野的死角,向桥墩走去。战士们看到班长抵达目标后发出的信号,立即开了火。

而此时桥上的联合国军早已在先前的战斗中遭受到重大打击,就像惊弓之鸟一般,满脑子里都在埋怨爹妈把自己的腿生得太短,恨不能一下子飞过桥去。所以,志愿军的枪声一响,他们立刻吓得屁滚尿流,直接蒙圈了。许多南朝鲜军人一听到枪声,就跳下汽车,四处逃窜。这真是一群“猪一样的队友”!他们把自家的装甲车困在了大桥中间,让后面的车辆进退不得,顿时,桥上一片混乱。

就在这当口,敌人发现了平太信,如雨般的子弹立即泄了过来。同行的战友牺牲了,炸桥的任务就只能由平太信一个人完成。只见平太信机灵地爬上两人多高的木桥墩,把集束炸弹塞进桥墩的缝里,猛地一拉引信,然后纵身跳入江中。几秒钟后,随着一声巨响,大同江桥被炸垮了一大半,桥面上的敌人装甲车 汽车应声翻入江中,那些没有掉入桥下的装甲车、汽车则在桥上胡开乱撞,相互碾轧……平太信见状,立即带领战士们趁机扩大战果。正当平太信带领全班战士与与敌人浴血奋战时,我军主力部队从四面八方赶了上来,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这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司令部为平太信记了特等功,并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全班荣立集体三等功。表彰会上,梁兴初高兴地拍着平太信的肩膀说:谢谢你,我代表全军谢谢你”。



1952年1月25日,《人民日报》以《机智英勇的战斗英雄平太信》为题,报道了平太信在这场战斗中的出色表现。后来,艺术家们又把这些事迹搬上了荧幕,这就是电影《飞虎》。

毛泽东主席看了这篇报道后,深深地记住了平太信的名字,借平太信随“志愿军英模代表团”回国巡回宣讲之际单独接见了他。后来,在接见志愿军英模代表时,毛泽东再一次接见了他。毛泽东接见过的志愿军英模不少,但受到他两次接见的,却凤毛麟角。

1952年7月,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平太信先是被敌军照明弹击中,被烧成了火人,战友们刚刚帮他扑灭身上的火,不一会,他又被敌人炮弹击中。战友们以为他牺牲了,便把他交给野战医院,准备把他装殓后运回国内安葬。没想到,生命力旺盛的平太信又活了过来,但从此与原部队失去了联系。那时的人事手续没有现在复杂,伤愈后,平太信就被留在了医院工作。但是,平太信不习惯安逸的生活,一再向上级要求重上前线。1959年,平太信终于如愿以偿,被分配到入藏平叛的汽车运输连任指导员。在一次带队翻越高原雪山时,汽车翻下几十米陡坡,平太信再度身负重伤,昏迷7天才苏醒过来……

连年的征战和艰苦的生活,极大地伤害了平太信的身体。他身上有10多处伤疤,有日本鬼子留下的,也有被战火烧伤的,小腿中还有一块弹片一直没能取出……1964年,戎马近20年的平太信不得不告别了军营,转业回到四川省万县地区水利局下属的基建队工作,一直到1980年离休。

回到家乡后,平太信从来没有提及过自己的立功经历,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也没人知道,眼前这个憨厚、朴实的“平老头”竟是我军战功赫赫的“特等功臣”,有着20多枚立功奖章和20多份立功奖状以及证书。



2005年,已经做过“胃全切”手术的平太信又被查出患了肺癌,2009年,病情终于恶化。知道自己来日不多的平太信没有给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只是对自己下岗在家的儿子说:"我想找到部队,想回去看一看。"其实,战友们并没有忘记平太信,当战友们看到了平太信的子女们在网上代父寻找老部队、老战友的帖子,得知他还活着后,很多战友都不远千里跑过来看他。平太信生前的老部队得知他身患绝症,来日不多后,也立即派出了有关首长前往重庆万州探望。于是,出现了文中开头的一幕。

平太信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英雄事迹却与日月同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