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这个申请季已经到2月了,距离有些学校的截止日期已经临近了。按往年kcl,Bristol,Durham等学校很多专业都截止了。只不过今年行情又换了。

我们复盘下2025这个申请季中国学生申请英国大学的一些现状。

No.1 比起2024,今年qs前50的封印松动了!

英国大学今年整体国际学生招生情况不理想,这种不理想不是说中国片区的招募量变少了。反而中国学生各个学校都在扩招状态。



核心是eu生源,北美生源以及本土生源的量都在减少。这其实是人家的基本盘市场,年年比例都在下降,尤其是eu这边,本身是深度合作的,现在来的学生比例也就全盛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

所以,更多的好学校名额都放给了国际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

这也导致即使前50的名校,申请难度也跟着下调了。比如kcl,今年双非也比较好申请了。没有了那种专治双非各种不服的精气神了,就连申请开放时间也给延长了,不是1月就截止,一样给改回到原来设置了。学校也怕自己玩火,后面招不全学生。还有就是con的标准降低了,以前双非你不到88+,商学院不放位置的,现在双非一本财经87也有机会拿到condition,调整还挺多。



不只是kcl这样,其他像Bristol今年也没那么有激情了,今年反而催押金很多,学生犹豫加大。不少专业还没招满。还有就是ucl这种学校也在放松封印,非硬核类专业也更好申,给英本的2.2以及双非的高分学生机会更多了。明显的比2024更好申请。

唯一不太懂的是爱丁堡这种,这个学校调整不多,还是一副很叼的样子。其他像曼大也在不同程度的更好申了起来,尤其是材料学院和环发学院的课程。甚至商学院偏管理类的几个专业,难度也在下调。

No.2 QS50-100的学校,比起2024门槛大下调

QS50以后的学校,当以华威为代表,华威也调低了录取门槛。尤其是华威wmg这个学院难度下降了一波。这个学校最近有点争议,就英本和国内985或211的学生觉得这个学校没上到qs前50,触发了一些理性的抉择问题。学校是好学校,但感觉不留英国的话,红利不大。



除了华威这种,像格拉这种也一样,不但主动把申请list往后移,加大了自己筛选中国学生的池子。有的专业还把分数主动下调了。有些211的学生申请格拉只要75就行了,74分甚至也给发个con offer,往年你不到80附近,人家还秒拒你。现在这个心气没有了。

qs前50的学校拉掉了太多学生的注意力了,导致qs50以后也形成了危机感。一些同层级学校都在互相抢学生,比如南安和伯明翰以及利兹这三个,都在互相抢生源。南安这几年因为qs的雄起,反而强化了生源。而且这个学校幺蛾子不多的,在针对中国留学生市场是有研究的。包括在打榜的努力程度,以及针对中国学生招募的策略上,都要强于这些老红砖。



比较稳的是杜伦和圣安这种学校,杜伦是因为本身学生规模小。外加基本盘不是以国际学生为主的,不需要那么讨好中国学生。外加这个学校本身就一套标准用到现在,在高峰的时候,也没上调门槛,现在也没必要去调低。这个学校属于那种纯靠吸引法则来寻觅留学生的,就喜欢这种古老学校的会很喜欢人家的模式。对这个学校不了解的,才会去看它的排名什么的。后者其实不是这家学校的首选。圣安也是一样,小众的学校,不那么依靠中国学生,本身门槛一直在,下沉的学生人家不要,本身规模小,所以能经得住时间周期的波动。这种学校其实说实话是好学校。很适合国内一些211和985学生和国内普通双非学生分流开来。

No.3 比起2024,qs100以后的学校都砸互抢学生!

qs100以后的学校,就没那么好待遇了,今年招生本来就在减少。中国学生量比2024也在减少,不是出国的少了。而是经济问题是大家核心的问题。该出来的都出来,很多犹豫要不要出来的,最后都因为经济问题沉没了。选择观看下。所以留学出来的总申请量是在减少的。



而核心被影响的就是qs100以后了,至于qs200以后,那抢学生的资格都没有了,只能靠价值交换去吸引学生了。比如奖学金等的学费减免,比如用那种带薪实习的三民治课程。得差异化招生才有出路,否则就是一个个的财政赤字,学校很难受的,裁员的裁员,关停某些冷门专业的再关停中。

qs100-200比较好的地方在于,这些学校还有缓冲地带,毕竟要承接那些申不到qs前百的。但他们尴尬的地方在于,很多学生与其来英国的100开外,还不如去澳洲的qs前100。来自土澳的挖墙脚,使得即使在这个梯队里面很抢手的纽卡,今年也腰包也富裕不起来了。整体招生量下降不说,接受率也高不起来,纽卡也很愁啊。



情况好点的是诺丁汉和谢大,但这俩本身是qs前百选手啊。骨架在而已,实际上今年也很被动。尤其是谢大,基本盘被松动了,黑谢大的学生特别多,也导致这个学校今年招生难度上调,往年硕士预科都火爆的,不差人的,今年双缺学生。这个学校还是得把qs干起来,重返前百才行,按2025新增的标准来说,谢大和诺丁汉是有机会重新回去的。

总了个结:总体来说,2025的英国大学申请季开始回落了,目前是介于疫情前后的一个中间值状态,处于疲软期。市场份额在减少,生源量被土澳,港新在蚕食。是有危机感的。



另外就是国内学生心态的问题,本身都比较功利浮躁的。对排名比较看重,外加对求职的不确定性,很多学生其实对求职没有正确的认识。单纯的依靠刷学校本能想去卷好的工作。其实对真正求职没有了解。你不了解你怎么求职。光学历真的不够。

现在的留学生其实是焦虑的,因为大环境不好,很多选择就容易没有出路。只能挑眼前能看到的好处,迅速去抢占,比如排名。至于更深远的布局,且不去想了。这其实是个危机点,越是这个时间,越是需要对自己有深度思考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