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排开的电脑,高效运转的调度台,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作为地铁运营的“最强大脑”,哈尔滨地铁调度指挥中心肩负着地铁线路的行车组织、高压供电、环境控制、信息收发、应急抢险等重要职能,所有指令从这里发出。1月30日,记者走进调度指挥中心,探访值班主任刘杨和他的团队的工作日常。
刘杨(左)与同事探讨行车图
调度指挥中心大厅内灯火通明,巨大的电子屏幕实时显示着地铁线路的运行状态,列车运行图上红绿线条交织闪烁,精准呈现每一列地铁的实时动态。工作人员们端坐于各自工位,双眼紧盯屏幕,双手熟练地操作电脑,不时通过对讲机与列车司机沟通交流,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对讲机的应答声交织在一起,合奏一首别样的“工作交响曲”。
记者见到刘杨时,他正有条不紊地指挥团队开展工作。他时而紧盯电子屏幕,分析列车运行数据,时而拿起对讲机,与列车司机沟通,对其工作进行指导与提醒。面对突发情况,他总能迅速做出反应,冷静指挥团队成员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列车如何行驶、每个站点停留多久……地铁列车的一系列“动作”,都需听从指挥。“大屏实时反映地铁各线网的运行情况,精确到秒,一个个移动的长方体,代表着一列列穿梭运行的地铁列车。”刘杨向记者介绍,每列车前方都有一条专属的运行光带,这便是列车的进路,若前方为绿色,就表明行进路线安全、开放,允许通行。
哈尔滨地铁调度指挥中心
“倘若把高速运行的轨道交通比作人的血管,那指挥中心就相当于‘大脑中枢’。每一次指令的发布,都关乎列车的安全准时运行,容不得半点马虎,哪怕是0.1%的失误,都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刘杨说。
谈及团队工作,刘杨脸上告诉记者,班组人员通过“啄木鸟”式的隐患排查和交流互动式的经验分享,团队的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大家工作积极性高涨,每个人都将保障地铁的安全运营视为自己的使命。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努力奋斗。”刘杨说。
春节期间,调度指挥中心的工作更加忙碌。刘杨和他的团队成员不能有丝毫懈怠,密切关注每一列地铁的运行情况,及时调整行车计划,确保地铁运能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记者看到,他们眼神中满是专注与坚定,仿佛在向每一位乘客传递:“有我们在,你们的出行安全有保障。”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及刘杨对即将举行的第九届亚冬会的期待。刘杨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激动地说:“亚冬会是哈尔滨的一件大事,也是地铁人的一次重大机遇与挑战。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线网行车组织方式,缩短行车间隔,加大地铁运能,为来自亚洲各地的运动员和游客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在亚冬会期间展现出哈尔滨地铁的良好形象,为城市的发展贡献地铁人的力量。”
记者:邢汉夫;摄影:邢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