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智能驾驶领域正迎来一场深刻变革,车企智驾方案的下放趋势愈发凸显。以比亚迪为先锋,其明确规划实现10万元以上车型标配中阶智驾,这一战略布局犹如巨石投入湖面,激起千层浪。东风岚图、奇瑞、长城、吉利等众多车企纷纷跟进,亦在紧锣密鼓地规划中算力平台智驾量产事宜。

在智驾领域,一般把实现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等功能作为低阶智驾,具备城市NOA功能的方案是高阶智驾,介于二者之间能够实现泊车功能、高速NOA、城市领航功能的方案被定义为中阶智驾。

在当下汽车市场的激烈角逐中,高端技术领导力话语权固然重要,是车企品牌形象迈向高端化的关键支撑;但中阶智驾却悄然成为守住销量与市场份额的核心生命线,尤其在10万-20万元这一主流价格区间,中阶智驾正逐步取代原本的低阶方案,重塑市场格局。

中阶智驾成“新战场”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者,在智能驾驶领域持续发力。据悉,其在近期一个批次中定点了约20款车型,涵盖J6E、J6M、OrinN 等多个平台,全力推动10万元以上车型标配中阶智驾落地。

比亚迪采用自研中阶方案为主导,同时携手地平线、Momenta、卓驭、华为等多供应商,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为旗下车型提供多元化的中高阶智驾选择,既确保快速上量交付,满足市场需求,又牢牢掌握核心技术,把控产品“灵魂”。

东风岚图方面,与华为深化战略合作,在全新梦想家上推出乾崑智驾版,引入成熟高阶智驾方案;另一方面,基于地平线征程6的方案积极开展中阶自研,后续岚图车型将逐步搭载自研的中阶智驾系统,为消费者带来更具性价比与品牌特色的智能驾驶体验。


奇瑞汽车则携手地平线,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地平线征程6系列已获奇瑞集团平台化定点合作,将搭载至奇瑞、星途、捷途、iCAR等旗下四大品牌车型。

长城汽车旗下毫末智行作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为长城汽车部分车型提供行泊一体的中阶智驾方案;同时,长城引入元戎启行,其无图NOA的高阶智驾方案已在新蓝山等车型上落地。此外,长城还在积极测试大疆等多个供应商方案。

吉利汽车则通过与奔驰合资的Smart品牌推进中阶智驾,Smart精灵参数图片)#5上市便搭载了元戎启行提供的无图城区NOA功能方案,同时吉利内部也在自研推进技术落地。

综合来看,各车企虽策略各有千秋,但核心均聚焦于中阶智驾量产落地。或自研、或联合供应商,车企们试图在保障交付能力的同时,打磨出契合自身品牌调性的智驾方案,以应对市场的严苛考验。

市场需求驱动智驾普及

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需求演变,是推动中阶智驾崛起的关键力量。

随着年轻一代逐渐成为购车主力军,汽车早已超脱单纯交通工具属性,智能化配置成为购车决策的核心考量因素。中阶智驾凭借高性价比优势,精准击中大众消费痛点。相较于高阶智驾复杂且昂贵的技术配置,中阶智驾聚焦日常高频驾驶场景。

市场数据有力佐证这一趋势。近年来,配备中阶智驾功能车型销量稳步上扬,尤其在10万-20万元价格区间,消费者对智驾功能的选配比例持续攀升。据不完全统计,部分热门车型搭载中阶智驾后,市场关注度与销量较以往同价位无智驾或低阶智驾车型,提升幅度可达20%-30%,这清晰彰显中阶智驾在主流消费市场的强大吸引力,促使车企加速布局,抢占市场先机。


在近期的CES 2025上,一些车企展示了更具创新性的中阶智驾技术。比如,有的车企推出了融合多传感器技术的中阶智驾系统,通过优化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的协同工作,提升了对复杂路况的感知能力。

在模拟城市街道的测试场景中,该系统能够更精准地识别行人、车辆和障碍物,提前做出响应,大大增强了驾驶安全性。还有的企业展示了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中阶智驾辅助功能,能够根据驾驶员的习惯和实时路况,智能调整驾驶模式,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的驾驶体验。这些新技术的亮相,吸引了全球行业专家和媒体的目光,也让消费者对中阶智驾的未来充满期待。

在当下汽车市场的激烈“厮杀”中,中阶智驾已然成为车企守住销量与市场份额的核心防线。与高阶智驾聚焦于展现技术实力、争夺高端话语权不同,中阶智驾更侧重于满足广大主流消费者的日常出行需求,凭借高性价比与实用性,在10万-20万元的关键价格区间站稳脚跟,为车企构建起一道坚实的 “护城河”。

从用户体验视角,低阶智驾在应对复杂路况时的显得有些无力。市场反馈数据直观呈现低阶智驾的尴尬处境。在主流家用车市场,低阶智驾车型选配比例持续下滑,部分品牌近一年该比例降幅超10%;消费者调研中,超60%受访者抱怨低阶智驾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无法满足对智能出行的期待,这使得相关车型在竞品对比中渐失优势,销量增长乏力。

成本与安全的平衡

成本控制是车企量产中阶智驾的必解之题。芯片与传感器作为核心硬件,采购成本不菲:目前市场上,英伟达Orin X芯片单颗超3000元,若配置多颗实现高阶算力,成本将大幅攀升;高精度激光雷达价格亦居高不下,虽随产业发展有所回落,成本也在2000元以上,仍给车企带来较大成本压力。研发投入、测试验证等环节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样惊人,从算法编写、软件调试到整车匹配测试,每个步骤都需海量资金支持。

为降本增效,车企一方面通过规模化采购增强议价权,与芯片、传感器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争取更优价格;另一方面,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引入本土优质供应商,缩短供应周期、降低物流成本。如奇瑞联合地平线研发定制芯片,基于车型需求精准优化芯片性能,避免过度配置造成成本浪费,在保障智驾功能前提下,实现硬件成本可控。


在追求成本优化的同时,数据安全也成为重中之重。智能驾驶运行依赖海量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包括车辆位置、行驶轨迹、驾驶员习惯等敏感信息,一旦泄露,将引发严重安全隐患与隐私问题。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等法规,明确车企数据安全责任,规范数据处理流程。

2025年,已然成为智能驾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中阶智驾的蓬勃兴起,正全方位重塑汽车产业生态。随着技术的持续精进与成本的有效控制,中阶智驾将不再是少数车型的专属亮点,而是广泛普及至主流消费市场,成为车辆的“标配”,让更多消费者得以享受智能出行便利。

而在市场层面,中阶智驾也将深度嵌入消费者购车决策链。消费者或不再仅因价格、外观等传统因素选车,智驾体验的优劣将成为左右购买意愿的关键变量。这促使车企在智驾功能宣传、用户教育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消费者对智驾技术的认知与信任,进而凭借智驾优势撬动市场,实现销量与口碑的双丰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