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个寒假能给孩子处好关系,做更多的正向积极反馈,我自己练习了近一年的正念思维。

为了彻底颠覆之前假期跟娃为了学习而争执和吵架,孩子刺毛和叛逆我的翻车经历,这个寒假很早之前我就决定要贯彻正念思维,尽可能采用多巴胺教育方式。

说白了就是让孩子在做得好时,让妈妈看见他的努力,看见他的成长和改变,看见他在一天天变好,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赋能。

之前,我也暗暗下决心,假期不吵孩子,跟孩子好好相处。可还是因为被孩子玩疯而生气,忍不住怼他。

怼孩子的结果,不仅没有让孩子好好学习,反而跟我较上劲了。我的原始情绪不受控制的爆发了,不管是语气,表情,还是动作,都透露着对孩子的失望和愤怒。

即便我沉默不语,孩子还是感受到了我对他的不满。



昨天读到一句话,也让我释怀和原谅了自己做不到有时会对孩子发脾气:

原始的情绪是我们人性中固有、健康的一部分,表达情绪可以向我们周围的人传递重要的信息。调节情绪和改善我们的表达方式,都是后天习得的技能,这些技能会增加或削弱我们沟通的有效性。

是的,原始情绪当然是一种本能,但当父母的原始情绪传递给孩子的时候,孩子的第一反应是不喜欢和排斥,然后跟家长对抗。

像我之前跟孩子无数次发生冲突,就是因为我说话带着情绪,然后孩子也以同样的负情绪回馈我,说话很刻薄,言语之间都是对我的不服气和挑衅。

这个寒假,跟孩子的关系也磕磕绊绊,并不是每天都很顺利,偶然也会吼上一两句,不过跟之前不同的是,我跟孩子并不像之前一样矛盾发生太久。

有时是几分钟就和解,最多不超过半小时,我们就把各自的问题说开了。

更多的时候,我采用的是多巴胺教育方式,孩子喜欢听什么,什么话让孩子开心,我就只说什么。

如果我实在找不到肯定孩子的理由,那我就闭嘴什么都不说,但不会虚假的去肯定和赞赏孩子。

这是我这个寒假以来遵循的一个原理,只说正向反馈,如果有负面的想法,忍住不讲,或者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只陈述事实,不掺杂自己的评判。

想要让孩子有实质性的改变,重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相当重要,因为只有孩子理解并接受父母的好意,他才能持久的改变自己的行为。

就像昨天我对孩子一直温和,他对我的反应也温情,我还提起:

宝,你今天表现特别好,一点也没让妈妈的情绪波动,只有幸福和喜悦。

孩子也说了一句话:

不是我表现好,是你自己心态改变了。我还是跟之前一样了,只是你之前没看见我一天天在变好吧?

这句话也让我觉察了下自己在正向反馈中,还有哪些做得不足的地方,发现自己有一个习惯:

当我对孩子特别满意时会叫宝或乐,当我对孩子普通感受时会叫乐乐,当我对孩子有点不满时会叫张乐乐,当我对孩子十分不满时会提高分贝直呼他的全名。



觉察到自己情绪曲线变化后,我突然悟出自己想要将多巴胺教育,将正向反馈和积极的暗示更多践行,就要从改变自己对孩子称呼开始。

有可能我觉察不到自己的潜意识和无意识,但语言是可以随时随地觉察和调整的。

我现在非常笃定一件事:

父母想让孩子改变,只需要改变自己,然后坚持改变和优化自我。

只有父母先变得积极和正能量,变得乐观和自信,变得松弛和不焦虑时,才能用行为影响孩子的行为。

换句话说,如果孩子改变自己的行为,并遵守时间的限制,那是因为他们理解了父母的看法,心中的责任感加强了。

相反,在父母的斥责下,大多数孩子都会感觉到被攻击,并产生防御心态,他们可能会闭口不言,但更多的是反击。

积极的反馈,积极的回应会带来更多,更持久的改变。

我这段对孩子的积极反馈,也让孩子跟我亲子关系愈发和谐,游戏虽然没有完全放下,但也能做到提醒后放下。



手机也能定时上交,写题时也没那么烦躁,听音乐或看到有趣的节目,也会叫上我一块欣赏。

重要的是,孩子在我面前愈发松弛,我给的建议也能慢慢听进去了,这是正向积极反馈和多巴胺教育带给我的一些惊喜和收获。

父母由于冲动或愤怒吼出来,或者惩罚孩子,并没有考虑到吼出来的后果没有任何教育意义,还只会让孩子更加叛逆。

而惩罚和指责只会造成一个结果,那就是孩子持续逃避学习,然后什么也不做,或持续沉迷于游戏之中。

孩子离高考还有一年半的时间,那我就将正向反馈和多巴胺教育方式继续来知行合一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