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美国家不吃馒头,只有中国人爱吃馒头?一位留学生朋友告诉我:外国人认为馒头远没有面包好吃。
不管是我国的馒头还是欧美的面包,在历史上都有清晰的发展线,而对于他们的评价也是因国家的饮食习惯而异,不得不说,国外的面包改良之后,在我国很受欢迎,但是我们的馒头却没有像面包那样推广的那么好。
在面包最初发明出来的时候,口感并不丰富,也是简单的用小麦和水烘焙而成的,但在面包只是小范围内流行的时候也是一种阶级的象征,那个时候只有奴隶主可以吃到用上等原料制成的面包。
也因为它的珍贵性,所以它被广泛的运用在了各种庄严的仪式上,而这个食物有了雏形之后,在时代的发展之下面包的制作包括口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欧洲人也渐渐发现,这种食物便于保存。
我们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世纪欧洲也是战乱频繁,像面包这种东西就很适合作为“粮草”既方便又能果腹,也因此面包文化渐渐的在欧洲被广泛接受。
要知道战争带来的,除了负面影响,还能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面包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潜移默化的占据了人们饮食中关键的地位,慢慢的,他们不仅在战争时使用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会享用。
吃的多,自然各种做法花样都会被发明出来,包括他们制作面包的工具,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花样百出的机器也为面包的多样化做出了很多贡献,松软的,有嚼劲的,甜的,咸的,各种各样,应有尽有。
在芈月长子继位的朝代,已经有了馒头相关的记载,等馒头正式成型之后,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种类,但几千年来,它的地位依旧根深蒂固,成为了大部分人民日常饮食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种。
发展至清代,包子登场,这也算是馒头的一个分支,但他们的制作工艺都是使用一个简单的笼屉,就能制成简直就是家家户户必备好物。不得不说,咱们祖先发明出的笼屉直到现在,还被广泛使用,是项伟大的发明。
馒头在我国同样有着功不可没的地位,它和面包一样,在战争时便于携带有果腹感,但是馒头有一个好处,就是更节省食材,并且制作起来非常简单省时省力,同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同时烘烤的食物和蒸的食物营养价值也是略微不同的,其中当然是后者较高一点,再加上馒头是纯天然无添加,面包制作过程当中可能为了形状,颜色等会添加一些别的东西,这样一来,营养价值也会略打折扣。
我国的很多菜系也都是围绕馒头展开的,就像我们吃的很多熟食菜品,搭配馒头就刚好合适。面包对我们来说可以作为一种零食。
可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当中,会出现大量烤、炸、煮的食物,并且他们更加注重保持食物原有的味道,所以他们的蔬菜肉类等等搭配面包也是恰好的。
对于馒头和面包的喜好,是跟习惯和文化息息相关的,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论,在我们国家对馒头的喜爱程度也是因地区而异,欧美国家,面包虽然好,但同样也有会人爱吃馒头。
信息来源:《3分钟吃20个馒头 外国美妞挑战中国大盘馒头吃完》闽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