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明,今年28岁,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我的家乡在河南一个并不算富裕的小村庄,整个村子四面环山,土地贫瘠,村里人多以务农为生。
我大学毕业后留在郑州工作,目前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薪资在同龄人中还算过得去。
至于婚姻状况,说来有些尴尬,谈过两次恋爱,但都没有结果,现在算是单身,父母也时不时在电话里催着我带个对象回家过年。
我的爷爷李德顺今年76岁,曾是一名小学老师,在村里教了一辈子书。
爷爷是村里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年轻时读过中师(中等师范学校),后来分配到村小学任教。
虽然爷爷的学历在城里人看来不算高,但在我们这个小村庄,他是少有的“文化人”,村里人也都很尊敬他。
爷爷在小学当老师时,工资不高,但他始终兢兢业业,教过的学生一茬接一茬,如今村里不少人还记得他当年的教书样子。
爷爷有一个月6600元的退休金,这在农村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爷爷的生活却简单得让人心疼。
他平时穿着打了补丁的旧棉袄,吃的也非常节俭,几乎顿顿都是地里种的蔬菜。
他的日常开支一个月算下来不过一千多块,剩下的钱都存了起来。
我曾问过爷爷为什么不多花点钱好好享受生活,他总是笑着说:“我这把年纪了,吃穿都简单惯了,省点钱留给你们年轻人用。”
爷爷的生活方式让我感到既心酸又困惑。这么多年,他到底是怎么一步步活成了这样?这一次回家过年,我似乎隐约找到了答案。
爷爷的一生是勤俭和坚守的缩影。
他年轻时家里穷,兄弟姐妹多,父母忙着地里的活,根本顾不上供几个孩子读书。
爷爷是家里唯一一个读了书的人,他的坚持全靠外公的一句话:“家里再难也得让老大读书,咱们农民家总得有个识字的。”爷爷后来考上了中师,毕业后回到村里当了老师。
从那以后,他就成了村里人眼中“有文化”的人。
爷爷的婚姻也是农村老一辈人常见的模样。
他和奶奶是媒人介绍的,结婚后感情虽不算深厚,但两人相敬如宾,一起拉扯大了五个孩子。
我爸是家里的老大,爷爷对他要求特别严格,从小就让他早起读书,天不亮就得背课文。
可惜,我爸的性格随了奶奶,老实巴交、不太用功,中学毕业后就回家种地了。
爷爷对此很失望,但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叹了口气:“咱家的日子,还得靠地。”
爷爷那一代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种吃苦耐劳的韧劲。
他从没抱怨过生活的艰难,也从不向别人求助。
奶奶去世后,他一个人住在老宅里,种了一小块菜地,养了几只鸡,日子过得清苦但自得。
村里人都说:“李老师就是个倔老头,明明退休金那么高,也不见他花钱。”可在我看来,这份倔强背后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去年腊月二十二,我回老家看望爷爷。
刚一进门,就看到他在院子里劈柴,穿着一件旧棉袄,袖口已经磨得发白。
我心里一酸,赶忙接过他手里的斧头:“爷爷,您别干了,这活我来。”
他摆摆手:“你一个城里人,哪会干这个?我干惯了,没事的。”
我忍不住问:“爷爷,您一个月有那么多退休金,为什么不找人伺候伺候,非得自己干这些累活呢?”
爷爷抬头看了我一眼,笑了:“伺候啥?我干活也不累,花那些冤枉钱干啥?再说了,人老了,动一动才舒坦。”
说完,他又低头劈起了柴。我站在一旁,看着他的背影,突然觉得爷爷的倔强里藏着一种让我难以理解的坚持。
吃晚饭的时候,我试探着问爷爷:“爷,您这么省钱,是不是打算留着给我们啊?”
他夹了一筷子青菜,慢慢咀嚼着,过了好一会儿才回答:“钱是给你们留的,但不是全给你们花的。明年村里要修路,我打算捐点钱。”
我愣住了:“村里修路?不是说政府拨款了吗?”
爷爷摇摇头:“拨款是有,但不够,村干部找了好几家企业拉赞助,可还是差点。我想了想,反正我也用不了多少钱,就捐个两万吧。”
听到这话,我心里五味杂陈。爷爷省吃俭用了一辈子,攒下的钱宁愿捐给村里修路,也不肯为自己多花一分。我问他:“爷爷,那您自己呢?就不想过得舒服点吗?”
他笑了笑:“我这一辈子,舒服不舒服都习惯了。你们年轻人日子过得好,比啥都强。”
后来,我才知道,爷爷还有很多让我敬佩的事。
村里有个单亲家庭,母亲身体不好,两个孩子上学经常交不起学费。
爷爷偷偷拿自己的退休金帮他们交了好几次,还给孩子买了书和文具。
孩子的母亲感激得不行,来家里道谢,爷爷却只说了一句:“孩子好好读书就行,别的不用管。”
我问爷爷为什么要帮他们,他说:“穷人家的孩子不容易,我年轻时家里要是没人帮衬,哪能读上书?现在我有能力,就想帮帮他们。”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爷爷的节俭不是因为他对生活的苛刻,而是因为他始终记得自己从哪里来,也知道什么是“有用”的花钱。
腊月二十三,我回郑州时,爷爷站在门口送我。他穿着那件旧棉袄,身影在寒风中显得有些单薄。我忍不住说:“爷爷,等过年了我给您买件新衣服,您别再舍不得穿了。”
他笑着摆摆手:“不用买,棉袄还能穿几年呢。你自己在外面多花点心思,钱别乱花就行。”
车开出村口时,我回头看了看,爷爷的身影已经模糊在了山路尽头。
我的心里却越发清晰,爷爷的生活看似清苦,实则充满了对他人和这个世界的温情。
他活得像个普通农民,却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别人、守护着村庄。
他的节俭不是吝啬,而是来源于一种朴素的信念:人生在世,能帮人一把就帮一把,别给别人添麻烦。
这一年,还有一个星期就过年了。
我计划着早点回家,陪爷爷过个热闹的新年。
或许,他不需要什么新衣服,也不需要大鱼大肉,但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为他做点什么。
因为我知道,他的简单,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企及的厚重;他的节俭,是一种舍己为人的无私;而他的坚持,是一位普通老人对生活的深情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