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第一部能获奖,并不是因为其中的科幻因素,刘慈欣优秀的文笔根本描述不清楚科学原理,而且故事情节也非常拙劣,对历史上的科学家更是百般嘲讽,说得更直白一点,刘慈欣的小说不是在讲科学,而是在蔑视科学。

刘慈欣在《三体、牛顿、冯·诺依曼、秦始皇、三日连珠》一章中这么写道:

“呸,无耻之徒!”他弯腰拾起了自己的假发,抬头看到了汪淼,就用剑指着逃跑者的方向说,“他居然说微积分是他发明的!”说着他戴上假发,一只手捂着胸口对汪淼行了个欧式的鞠躬礼,“伊萨克。牛顿。”

“那么跑了的那一位是莱布尼茨了?”汪淼问。

“是他,无耻之徒!呸!!其实我根本不屑于同他争夺这项名誉,力学三定律的发现,就已经使我成为仅次于上帝的人,从星球运行到细胞分裂,无不遵从于这三个伟大的定律。现在有了微积分这个强有力的数学工具,以三定律为基础,掌握三个太阳运行的规律指日可待。”

此前刘慈欣借伽利略的嘴嘲讽墨子是玄学家,现在又通过游戏影射牛顿和布莱尼兹在微积分上纠纷,进而嘲讽牛顿的人品。

遗憾的是,刘慈欣在采访时说漏嘴,原来《三体》是他自己上班摸鱼时写的,这样一位摸鱼电工的科学素养,却要对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家百般嘲讽,很难相信雨果奖是基于刘慈欣的文笔和科学素养而颁的奖。

即使参与现代计算机研制的冯·诺依曼,也被刘慈欣无情地嘲讽,他这么写道:

冯·诺伊曼和牛顿面面相觑,“计算机?计算机器?!有这种东西?”

“您不知道计算机?那,你打算用什么来进行那些海量计算呢?”

冯·诺伊曼瞪大眼睛看着汪淼,似乎很不理解他的问题,“用什么?当然是用人了!这世界上除了人之外难道真的还有什么东西会计算吗?”

“可您说过,全世界的数学家都不够用。”

“我们不会用数学家的,我们用普通人,普通劳动力,但需要的数量巨大。最少要三千万人!这是数学的人海战术。”

作为现代计算机之父的冯·诺依曼,刘慈欣竟然给他赋予这样一番话,用人来做海量计算。

我们都知道现代计算机的作用就是电子提高效率,减少人力成本,然而刘慈欣却给冯·诺依曼赋予人海战术的台词,如此反智的小说雨果奖是基于什么理由颁奖的?

刘慈欣还在小说中含沙射影地抹黑那个时代,他这样写道:

“普通人?三千万?!”汪淼惊奇万分,“我要是没理解错,这是一个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文盲的时代,您要找三千万个懂微积分的?”

但凡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文盲率高达90%的时代是什么时候,刘慈欣什么时代不挑,汉唐宋时不挑,偏偏挑文盲率奇高的时代,可谓是用心良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