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弘浪,打哪个?”“曹弘浪,给我答案。”正在热映的春节档大片《蛟龙行动》的结尾,张涵予饰演的“龙鲸号”核潜艇艇长赵启航面对敌方潜艇射出的鱼雷不断逼近,对着王俊凯饰演的声呐兵曹弘浪要答案,“别催,相信我”,已经经过了战火淬炼的曹弘浪这一次自信地回应。短短几分钟情节,却成为整部影片中扭转局势的关键时刻。对此,首次饰演军人的王俊凯激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靠耳朵来演戏,声纳兵也是潜艇的耳朵和眼睛,当我穿上制服走进潜艇的瞬间,身处在这样真实的环境里,能够切实感受到海军的强大,国家的强大。”
为角色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近年来,以蒋金良为代表的新时代潜艇声呐兵,因过硬的专业技能脱颖而出,让普通民众对声呐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曾有人说:“海军声呐兵是100减1等于0的工作,只要错一次,战时可能就意味着灭顶之灾。”声呐兵在海军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却鲜少成为公众视野的焦点。电影《蛟龙行动》不仅将潜艇大战搬上大银幕,也将声呐兵这个重要且神秘的兵种带进观众视线。
“第一次演军人,我觉得挑战还蛮大的。”王俊凯坦言,潜艇兵对大众来说还非常神秘,“一开始听到要去饰演一个潜艇兵的时候,我心里非常激动,我也很喜欢潜艇题材的电影,所以就怀揣着紧张又兴奋的心情,加入了《蛟龙行动》剧组。”
从进组定妆的那一刻起,王俊凯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的准备当中。他深知声呐兵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积极主动地跟随专家进行深入学习,对各种声音数据的采集、分析以及专业口令的掌握都极为用心。
作为演员,最主要的还是要吃透角色,为此,王俊凯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还自己设计了曹弘浪的成长经历。“曹弘浪是一个在海边长大的孩子,对于大海非常熟悉。在我的想象中,他每天都会在沙滩上听海的声音,一遍一遍地听,他就是这样长大的。他是个听力方面的天才,上大学的时候发现他听力很好,老师便给他做一些声音方面的训练,后来他以非常优秀的成绩加入了海军,并且成为一名声呐兵。”不过真正成为一名军人后,曹弘浪对于大海的声音却有了另外的感受。“他接触到了声呐,听到了以前没听过的来自大海远方和海底深处的声音,比如潜艇的声音、油轮货船的声音,更复杂也更刺激,他会想要去探索每一种新的声音,这个过程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王俊凯说。
演出曹弘浪身上自信和“轴”
为了塑造一个性格鲜明立体的人物,王俊凯抓住了曹弘浪身上的两大特点:自信和“轴”。“他的自信,首先来自他对声音很敏感的天赋,再加上他也非常努力。”不过在王俊凯看来,曹弘浪身上“轴”的一面,才是他成为一名优秀声呐兵的必备要素。在影片开头,面对敌方舰艇射来的鱼雷,面对赵启航“曹弘浪,给我答案”的询问,曹弘浪并没有辨别出真正的目标,让我方遗失了战机,损失惨重。为此,他非常自责,“当他在实际战斗中遇到听不清或是听不懂声音时,他一瞬间也会对自己失望、对战友抱歉,感觉辜负了大家对他这个‘金耳朵’的信任和器重。但以他的性格,遇到问题和困难一定会迎难而上,直到把它彻底解决掉。”王俊凯说,正是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最终让曹弘浪找到了辨别鱼雷声音的技巧,赢得了最后的生死大战。
“我在拍戏的时候,每一天都更能体会到潜艇声呐兵的重要性。”回首初次走进剧组搭建的长120米,宽11米,高16米的“龙鲸号”,王俊凯依然难掩激动之情:“我非常震惊和兴奋,因为还原得太真实了!跟我之前看过的一些纪录片和潜艇电影里的情景非常相似,但又有自己的风格,让人有强烈的沉浸感。指导老师也会来教我潜艇里的设备做什么用的、声呐兵的工作该怎么去做。到拍戏的时候,我再把学到的内容融会贯通,应用到剧情里面。”
遗憾片中没有动作戏份
谈及此次跟林超贤导演的合作,王俊凯透露,自己在开拍那一天的上午,提前跟导演专门交流过,“我跟他聊了很多我自己的想法,他也会给我一些他的建议,我觉得他非常贴心,是一位非常和蔼的前辈导演。”不过等到真正拍摄时,王俊凯还是非常紧张,但林超贤给了他很多鼓励,让他一下子就放松下来。
王俊凯在片中的戏份不算多,但却很关键,且大部分都是跟张涵予的对手戏,“在我试装的时候,张涵予老师穿着军装英姿飒爽地走进来,给人非常硬气、非常硬汉的感觉,到了实际相处时又发现,他是一个非常照顾晚辈、很温柔的前辈。”
“在电影里,声呐兵这个岗位太牛了,作为艇长我都得听他的,他不发话我都不敢吱声。因为他是‘决定战场走向的第一判断人’,声呐兵在潜艇作战中的主导作用无可替代。”张涵予对此次王俊凯的表演也赞不绝口,“小凯在整部戏里都很出色,用耳朵演戏是很不容易的,他的表演很精准。”
唯一让王俊凯觉得有点遗憾的,是片中曹弘浪并没有动作戏份,“希望下次能有机会在林超贤导演指导下尝试动作戏的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