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蛇年知多少,中国有一些著名的与“蛇”有关的文物,近期也正在各大博物馆展出。和“蛇”有关的文物,尤其推荐属蛇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你的属相,古人是怎么来造型的。
伏羲女娲像:人首蛇身绢帛画 吐鲁番出土
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上展出的伏羲、女娲像,发掘于新疆吐鲁番地区。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伏羲女娲常被描绘为人首蛇身的形象。自汉至唐的800多年间,吐鲁番地区以汉族为主,多国多民族的人民混居,中原文化在这里有较好的保留,伏羲女娲,通过绢帛画的形式在当地传播并保存下来。
蛇纲网状铜器:造型独特似网兜
最近上海博物馆举办的“灵影仙踪:蛇年迎春展”上,展出了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馆藏的“蛇纲网状铜器”,独特的造型吸引了很多参观者的目光。
整体看上去就像是一个网兜,一条蛇贯穿其中,就像是网兜的纲绳。蛇头是昂首鼓目,蛇口大张,锯齿尖锐;蛇的颈部前后弯曲,有菱形鳞纹;蛇的腹部比较扁平,有横格鳞纹;后端蛇尾处作浮雕状。
青铜蛇形器:源自三星堆 古蜀文化创造力
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蛇形器,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长度大约1米75,头部宽扁,双目圆睁,口部张开露出獠牙,蛇身呈波浪形,尾部尖细,表面有菱形鳞片纹和云雷纹,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商代青铜蛇形器。
蛇在古蜀文化中被视为沟通天地的灵物,反映了三星堆先民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夸张的造型也体现了古蜀人的艺术创造力。
河南安阳:寻找“蛇”元素 博物馆里过大年
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眼前了。今年是农历乙巳蛇年,各地与“蛇”有关的文化元素有很多。在河南安阳,不少市民游客走进博物馆,收获了不少与“蛇”有关的传统文化。
春节假期,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迎来各地游客。博物馆内,车马坑、青铜器、甲骨文、玉器等各类展品陈列丰富,大家边走边看,近距离感受殷商文化。
游客 侯懿轩:我们从青岛过来的,知道殷墟博物馆最近很火热,今天妈妈和舅舅、舅妈带我来的,来感受一下商代文化的风采和魅力。
据了解,甲骨文“它”是“蛇”的本字,像一条蛇的形状,多为弯曲的线条,有的还带有明显的蛇头和蛇尾形态,体现了蛇蜿蜒前行的形态特点。
春节假期,殷墟博物馆以“蛇”为主题,设计了多种活动。小课堂上,讲解老师为孩子们讲解文字的演变过程和“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含义;互动环节中,孩子们拿起笔“画蛇添福”;此外还有蛇的拼图比赛等趣味小游戏,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习甲骨文,感受文字的魅力。
游客 陈芷一:在游戏和动手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古人藏在文字里的智慧,这种智慧是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