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军队一支精锐小分队在库尔斯克地区展开高风险突围行动,最终在俄军的严密防御下遭遇重创。这支由装甲车和步兵战车组成的突击小组在午夜时分启动行动,试图利用夜间能见度低的有利条件突破俄军设置的多重防线。

乌军突击小组采用精简编制,装载有限的弹药物资,意在通过提升机动性来增加突围成功的可能性。俄军防线部署先进的反坦克预警系统和热成像瞄准设备,在乌军装甲车刚刚进入射程范围时就已经锁定目标。

俄军调动预置的反坦克导弹阵地,采用梯次打击战术。第一波导弹精确命中突击队最前方的装甲车,造成车辆起火,阻断后续车辆的前进路线。随后俄军炮兵阵地对整个区域实施网格覆盖式打击,迫使乌军剩余战车陷入被动。交火区域发现多具乌军士兵遗体。

俄军调动具有强大火力的TOS-1A重型火箭炮系统参与战斗。这种被称为"喷火坦克"的武器系统搭载新型温压弹药,能够在目标区域产生持续的高温和超强冲击波。

TOS-1A在克林尼察林地区发射的温压弹在空中形成致命的燃烧云团。爆炸产生的高温可达3000摄氏度,强大的冲击波横扫方圆数百米的区域。防御工事内的乌军士兵在这种毁灭性打击下伤亡惨重,超过五十人。温压弹的二次爆炸效应摧毁乌军修筑的多处地下掩体和火力点。

乌军第一波突围遭遇重创后,位于刘彼莫夫卡地区的乌军指挥部调动预备队,组织第二波增援行动。乌军抽调第25机械化旅的主力装甲单位,配备10辆现代化主战坦克和15辆步兵战车,携带充足的弹药和后勤补给,试图在黎明时分向新瓦洛夫卡方向发起突击,为被困部队打通一条生命通道。

俄军通过前沿侦察单位和无人机系统发现乌军的调动意图。俄军第76近卫空降突击师展开部署,在关键路段设置多个火力拦截点。俄军调集2S19"姆斯塔-S"152毫米自行火炮群,在乌军装甲部队进入预设打击区域后,展开精确的区域拦截火力打击。

俄军炮兵采用"格网覆盖"战术,在5分钟内向目标区域发射超过200枚各类炮弹。密集的炮火形成一道火力屏障,多辆乌军装甲车在穿越火力区时被直接命中。战场上至少有8辆乌军装甲车被击中起火,形成巨大的浓烟柱。

乌军投入这次行动的装甲部队总兵力约300人,其中伤亡人数超过三分之一,对乌军的整体作战能力造成严重削弱。

列奥尼多沃地区的战斗持续12小时,交战双方在狭长的战区内展开激烈的装甲对决。俄军凭借地形优势,利用预先构建的反坦克壕沟和混凝土掩体,有效地限制乌军装甲部队的机动空间。俄军还部署多个"角落"反坦克导弹系统,形成纵深交叉火力网。

列奥尼多沃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上散布着被击毁的军事装备,包括至少12辆各型装甲车辆和大量后勤补给车辆。浓重的硝烟笼罩整个战场,爆炸和燃烧产生的浓烟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

乌军在这场攻防战中投入约500名官兵,损失价值超过2000万美元的军事装备。乌军一天内消耗近3000发各类炮弹,收效甚微。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