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张林今天被老板叫去办公室大骂了一顿,原因是因为他所负责的团队这个月的目标没有达标,而其他的团队业绩都完成了。

被老板骂完一顿了之后,他的情绪极度的烦躁,而正当这个时候下属王琳过来汇报工作的时候,他就忍不住火山爆发了,对其大骂了一顿,下属被吓得哭了。


因为她也是第一次看到主管张林发如此大的火,听到王琳的哭声张林也很苦恼,觉得事情就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了呢?这明明不是他自己想要的。

在职场上,有不少管理者有着很好的工作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但是在控制自己的情绪这项能力上,就略显得差一些了。

也正是如此,有不少管理者在遭遇情绪不佳的情况下,就会将自己的情绪迁怒于下属,而这种效应被称之为“踢猫效应”。


职场上的“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将自己的坏情绪传染给他人的效应,在这种效应之下,人有了不满的情绪,之后就会将这种情绪按照从强到弱的方式来进行传递,而那些最弱小的人则是最终的受害者。

如果领导者出现了这种情况,明显就是领导者情绪失控的表现,是一种很失职的行为,也反映出这个领导者缺乏担当。那么在“踢猫效应”的背后,领导为何会选择下属作为发泄情绪的对象?


领导为何会选择下属作为发泄情绪的对象?

在“管理心理学”里面有说过,每个人面对情绪的反应都是不同的,而其中,领导选择迁怒下属其实是属于一种转向攻击的行为。

因为个体不能够向比自己地位更高的人,比如老板、客户等等进行发泄和攻击,于是就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其他人的身上。

而下属的地位比自己低,所以自己就有了这种对下属发泄的权力,所以下属毫无疑问就成为了那只被“踢”的猫。


人都有欺软怕硬的心态,而在地位比自己更高的人面前自尊受到损伤了,就会来到地位比自己更低的下属面前,向下属发泄。

职场上,“踢猫效应”产生的一系列的负面结果

领导选择把下属当作发泄的对象,但是这样很有可能会导致一系列负面的结果。

领导力被削弱

如果一名管理者,不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把这种情绪迁怒给他人,那么任谁都不会想去追随这种领导。下属除了因为职位上的安排而去听从领导的吩咐之外,其实追随领导更多的还是跟领导力有关。


因为该位领导的工作能力让他们信服,所以他们才会选择追随,有着情感这一层的关系,所以如果领导对下属进行了“踢猫效应”,自身的领导力肯定会被削弱的。

人际关系的恶化

处于情绪暴怒中的领导,无法和下属进行正常的沟通,所以对下属诸加的批评和指责都是有失公允的,而且也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暴君”这就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最后导致上下级在进行沟通的时候,受到其影响。


反映出其懦弱的一面

一个好的领导应该能够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一名合格的领导,毫无疑问,这种把坏情绪传染给他人的领导,方式很不负责任,也是懦弱的一种表现,自身无法消化掉这种情绪,所以就选择把情绪发泄给其他人,以弥补其自尊心的需要。

“踢猫效应”的出现,毫无疑问,会影响到自己在职场上的表现,产生一系列不良好的效果,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避免“踢猫效应”的出现?


如何避免自己成为“踢猫效应”的制造者?

调整自身的心理防御机制

本来防御机制的出现是为了让我们逃避痛苦而设置的一种自我保护,但是选择投射给下属就显得很不理智了。

如果当你内心里面的负面情绪达到了极限的时候,自己就要主动地寻求减压途径,这个时候的你就像一个充满了气的气球一样,不小心就会爆炸开来,后果十分的严重。

所以你需要在气球将要爆炸之前,把气球里面的气给发泄掉,情绪也是这个道理,先主动地寻求减压的方式,不能坐以待毙。


最好的方法就是深呼吸,逼自己冷静下来,或者去厕所洗把脸,再者就是出去走走呼吸新鲜空气,换个环境,以此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

另外一种更有积极意义的心理防御行为其实是转移注意力,比如听音乐,阅读、倾诉等等,转移注意力的效果也是一样的。

提高抗压能力,不要玻璃心

把自己的情绪迁怒给他人,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所以在遭遇情绪打击的时候,自己要尝试着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不能因为来自外界的指责等等,精神就变得颓废。


再者在职场上,我们是雇员,如果我们的工作上出现了差错,别批评那是最正常不过了,要以平常的心态去对待它。要知道批评只不过是对我们一次工作的不认同罢了,并不是对我们的整体否定。

同时可以提高我们自己的敏感力,提高我们的钝感力对我们的整体情绪控制有好处。


总结: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名管理者应该要具备的能力,如果自己连情绪都控制不住,那么又如何来担当领导的重任?

格局大者不应该有挫折就被扰乱了心神,自然也就不会出现“踢猫效应”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编辑:学习经营管理(ID : MBA160)

如果您喜欢此篇文章,记得发到给好朋友哦!分享智慧,好运常伴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