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近五年,2017年至2021年天津新房成交量稳定在1200-1300万平米。
从2022年之后,年均成交量掉到千万平米以下。
分析一下成交格局,2022年以前基本上是900万平米自住+300万平米投资。
此后,投资占比急转直下。
去年新房成交809万平米,投资占比仅为1%,甚至自住需求连“及格线”都没有达到。
2023年超过900万平米,是因为有“大阳春”行情出现,让人们看到了市场回暖的趋势。
也就是说,900万平米是天津楼市的一条“分水岭”。
超900万平米,意味着投资性需求开始进场,代表这一年当中会有一波行情出现。
要知道,房价止跌回稳,甚至实现上涨,依靠的就是投资需求。
那么问题来了!
2025年,天津新房成交量是否能超过900万平米?投资需求能不能进场?
我们要从几个维度来看。
【产品换代】
产品换代,能激发改善需求。
换句话说,改善需要的是好房子,并非单纯的好价格。
天津楼市已经看到了产品换代的“红利”。
从立面革新,到架空层、会所、赠送面积……建筑规范越放越宽,第四代住宅也准备起跑。
同时,市场出现了跃级提升。
单价2万的楼盘都能享受到4万的配置。
不但刺激了一直观望的改善需求,还能让不想换房的人加速进场。
【多级火箭】
楼市就是政策市。
去年,我们已经看到了“房钱税费”四大便宜一一兑现。
史上最多的“史上”,政策效应会有惯性影响成交。
另一方面,为了稳住楼市,2025年还会继续全方位救市。
尤其是货币政策,会“适度宽松”。
房贷利率还有下降的空间,预计全年降幅会在60bp+。
天津还有特殊的“教育政策”,利好新房。
市区收紧,大势所趋。
今年的第一弹已经出现,南开、河西同时出台了初中转学的限制政策。(详情)
供应以及政策发力,会催生出两股“势力”进场。
【需求补偿】
不管是上层喊话,还是政策落地。
无疑让买房人看到了市场即将回温。
这将促进观望情绪的减少。
观望人群的占比已有下降趋势,从2023年的52%,降到了40%左右。
再加上产品迭代“添火”,势必会撬动一部分观望需求。
不论是2016年近一半的投资占比,还是2024年的1%,都不正常。
极值需要回归均值,楼市正常的投资占比25%左右。
很显然,近三年的投资占比并没有达标。
需求会迟到,并不会消失。
投资需求被“封印”了。
也就是说,有一部分积压的需求还未释放。
但对楼市来说,这部分属于“存量”。
真正提振楼市靠的是增量。
存量尚可抓住,那增量呢?
【新的投资需求】
增量进场,取决于房价能不能上涨。
因为,之前的投资需求选择的是“左侧交易”。
尤其2018年和2020年,经历了两次抄底。
但是,从17年到24年,天津楼市还没有明显的拐点出现。
时间久压力大,如果市场继续下跌未出现反转,面临的风险就越来越多。
所以,投资需求进场势必要看到房价上涨,顺势而为。
另外,投资需求偏好“低利率高杠杆”,精髓在于“以小搏大”。
让投资需求进场,需要三个条件:
低利率(低于3%)、高杠杆(降首付)、房价涨(供需失衡)。
前两个条件基本已经满足,只差最后一个。
有人说,新房房价不是已经有上涨的苗头了吗?
但最能代表真实市场行情的二手房,价格还在下跌。
2024年重点十区的二手房跌幅是13.3%,各区跌幅也在10%以上。
可见市场还处在艰难阶段。
当二手房跌幅收紧且出现上涨时,投资需求才会活跃起来。
存量需求只能保量,投资需求才能提价。
当投资需求进场之后,才能形成持续行情,楼市螺旋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