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的喧嚣逐渐沉寂,家家户户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之中,德昌县中医院的急诊科却灯火通明,忙碌异常。

这里的年夜饭,没有家的温馨与安逸,却承载着比家更深沉的情感与责任;没有丰盛的宴席,却有着比任何佳肴都更珍贵的“人间烟火”。这是一顿被无数次紧急救治打断,却又在爱与坚守中不断重启的年夜饭。


打断与坚守交织

除夕夜,德昌县中医院急诊科依旧忙碌。他们利用仅有的休息时间,从家里各自带了一份菜肴拿到休息室,拼成了一顿特别的年夜饭。饺子、红烧肉、清炒时蔬……虽然简单,却满载着对家的思念和对同事的关怀。大家围坐在一起,期待着这难得的团圆时刻,但心中也明白,这份宁静随时可能被打破。

果然,正当大家围坐在一起,准备享用这顿难得的年夜饭时,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划破了宁静。一名突发急性腹痛的女子被紧急送往医院,情况危急。医护人员迅速响应,有的忙着询问病情,有的忙着准备急救设备,整个急诊科瞬间变成了一个紧张的战场。


年夜饭被迫中断,但没有人抱怨,因为他们知道,这就是急诊科的日常,是他们对这份职业最深沉的承诺。经过紧张的抢救,病人暂时脱离了危险,通过绿色通道转入了手术室进行下一步手术治疗。此时医护人员才松了一口气,继续回到休息室,准备继续他们的年夜饭。虽然饭菜已经凉了,但他们的心中却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然而,“好景不长”,当大家再次围坐在一起,准备品尝这顿来之不易的年夜饭时,需要紧急出诊的警报声响起,医护人员再次迅速行动,拿好装备,急速坐上救护车,扬长而去。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半小时后,载着病人回到了抢救室,经过紧张的治疗,病人脱离了生命危险。虽然年夜饭再次被打断,但他们的心中却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这一晚,这样打断又重复的画面,医护人员们经历不下十次。


温情与致敬共鸣

当新年的钟声响起,急诊科的医护人员终于有机会坐下来,完整地吃完这顿年夜饭。虽然饭菜已经凉了多次,但他们的心中却充满了温暖和力量。医护人员在短暂的用餐时间里,相互鼓励、分享着工作中的点滴感动。他们知道,每一刻的停留都可能意味着生命的延误,因此他们必须迅速恢复状态,再次投入到紧张的急救工作中去。

“在急诊科工作,我们早就习惯了这种节奏。”急诊科护士长刘春燕在匆匆用餐后说道,“急救工作特点就是突发性和紧急性,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和反应能力。从2018年急诊科成立以来,我在工作岗位上已经坚守了7个年头,虽然有时候也有不能陪伴家人的亏欠感,但是一投入工作,特别是抢救活一名病人的时候,都会为自己从事这份职业而感到自豪。”

急诊科,一个“急”字道出了医护人员的不易。急诊科收治的病人往往都是危重病人,数量多、病情更是千变万化,这就需要急诊医生有极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医疗技术。


“急诊科一年的急诊接诊量在4万左右,院前急救出车在1200趟左右。不分昼夜,争分夺秒,放弃周末节假日,风雨无阻,这就是我们急诊科医生的日常。”德昌县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张真伟说,急诊科的工作极具挑战性,紧张而又危机四伏。然而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需要医护人员临危不乱、果断冷静。

据介绍,近年来德昌县中医院急诊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梯度建设及抢救设备的更新换代都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完全能够满足德昌县域范围内和临近县的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工作。

急诊科的年夜饭,没有豪华的宴席和热闹的庆祝,只有匆匆地用餐和简短的交流。在这个特别的夜晚,“打断”与“继续”相互交织,医护人员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急救工作的特点——紧急、高效、充满挑战,但同时也充满了爱与希望。他们用自己的坚守和奉献,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宁与和谐。

记者 王维华 高姝 杨建军

视频编辑 郑崇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