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焦作日报
医养中心过新年
这个蛇年春节,52岁的戴元青和母亲是在武陟县圪垱店医养中心度过的。
“除夕晚上和大年初一晚上,医养中心给我们备了瓜子、水果、饺子,还有十个菜,30来个人欢聚一堂,比自己在家还热闹还温馨。”农历大年初二下午,记者在圪垱店医养中心见到戴元青时,他正和同样住在这里的田振标等人下象棋、看电视聊天。
“我和俺妈自2019年以来,一直是在医养中心生活的。咱中国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医养中心一个也没少给大家过。”说起在医养中心的生活,戴元青脸上满是感激感动。
戴元青因外伤导致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是原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我市首家在圪垱店卫生院设立建档立卡贫困户失能失智重度残疾人医养中心,戴元青等15名符合条件的人员入住。为解决戴元青的后顾之忧,中心让戴元青的母亲到医养中心做护工,照顾包括戴元青在内的两三个人,每月还能领取2000多元的工资。
“入住人员由最初的几个人、十几个人,到如今常年在这里生活的已经有26人了,其中11名是社会化入住人员。”圪垱店镇卫生院院长、医养中心负责人王会战说,“过年过节他们都不愿走。”
“在这儿住比家里强多了,有医生护士随时照管,每顿都是热馍热饭送到跟前,一年四季温度适宜,俺老伴要是在家里,恐怕早都走了。”77岁的张世贵说。他陪着脑出血严重后遗症的老伴也在圪垱店医养中心生活了5年,最初在这里过年的只有两三个人,后来感觉到这里生活舒适、“医”食无忧,就都不想回家了。
“这个大家庭,成员来自二三十个村,每个人性格脾气不同,一年365天都在一起生活,难免有个磕磕碰碰。”王会战说,无事才会生非,在做好医养服务的同时,他们充分医用国家的政策和武陟县的相关优惠措施,引导特殊群体自力更生,着力打造自立自理自治典范。戴元青钻研电器知识,主动承担医院各种电器的维修任务,医院还在便民服务站给他设立了维修点,为他提供社会化服务平台,让他挣些小钱,同时,他也主动承担起义务调解员的角色,为医养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和纠纷调解。身为护工的张世贵还负责全院的绿化带管理、消防安全。“医养人员高小群有磨刀的手艺,就在春节前,还有十几个人来找他磨刀呢!”
令医养人员王永锦的子女们想不到的是,圪垱店医养中心,按照每个医养人员的不同残疾程度制订了个性化理疗方案,根据不同人员体质定制有健康营养餐,每周洗澡、换床单被罩。中心在坚持为医养人员提供集“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精神慰藉”等项目于一体的免费优质服务同时,将每个医养对象的生日信息张贴上墙,在生日当天集体为其过生日,让失能人员和入住老人感受别样亲情。今年1月19日,子女们为医养中心送去了一面写着“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安居其中 慰抚人心”的锦旗。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柏生 报道
20位“焦作名师”形象惊艳亮相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013
-- 点击关注 --
总值班:陈 彬 统 筹:王 鹏 梁易凝
责 编:陈 彬 审 核:丰舒潍
编 辑:刘冠宇 校 对:黄小霞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