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路生花 情系“民”生
(通讯员:时霄楠)巍峨壮美的长白山下有一个风光旖旎的好地方。这里一步一景,水映山川;这里民风质朴,娴静安逸;这里松绿雪白,依山傍水;这里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这里便是被誉为“长白山下第一县,鸭绿江源第一城”的长白县,也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
岁聿云暮,一元复始,笔者来到这座充满独特魅力的边陲小城。这里冬季的天空格外迷人,在自然风光的辉映下,天空显得那么蓝,那么透彻,那么亲近。一处一景,到处都是大自然用神来之笔书写出的山水画卷。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当然,从不缺乏“最可爱的人”。在这片土地上,有这么一群人,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无论风霜还是雨雪,岁月更迭,四季交替,他们始终坚守在祖国一线,用“青力量”点亮卫国戍边之光,他们已然成为G331国道上璀璨且亮丽的风景线。头顶警徽,身着藏蓝,一身正气,他们就是长白县马鹿沟边境派出所的民警。
当笔者跟随民警的脚步,来到他们坚守的地方。目光所及之处,他们日夜兼程、一刻不停,用忠诚履职严守89公里边境,用无私奉献服务辖区千户群众。边关茫茫,云雾缭绕,他们坚毅的身影是共和国卫士的象征。骤雨停歇,他们顾不上路途的崎岖,前方阴云密布,他们依然奋不顾身,一往无前。七尺男儿守卫茫茫边关,纵使身在异乡,纵使远离亲朋,纵使告别喧嚣,但是他们毫无怨言。身上的藏青蓝是他们的使命,头顶金盾闪烁的是他们的责任。走近他们的生活,聆听不一样的“林海雪原”。
别样“年俗”好热闹
行走在中国传统村落马鹿沟镇果园朝鲜族民俗村,迎接自然的芳香,邂逅别样的风景。青瓦、白砖、坡顶、大屋面,一排排围着小栅栏的房屋比邻而立,别具风情,把这个小村落装饰成了一幅极具民族特色的风景画。一阵寒风掠过,给整个村落都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纱”,远远眺去,一侧还未封冻严实的鸭绿江水缓缓的撑开冰面,倒映着别样的“风景”。
红灯笼、中国结、放烟花,街头巷尾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在果园村文化广场,一群身着朝鲜族服饰、手提着中国结、红灯笼的朝鲜族“阿玛尼”正在与移民管理警察兴致勃勃地拍照留念,脸上洋溢着无比喜悦的笑容,他们载歌载舞,用歌喉和舞姿祝福祖国繁荣昌盛、欢度新春。
果园村是朝鲜族聚居村,全村有85%以上的青壮年为了生计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大多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73岁的张顺姬家就是如此。平日里,家中的大事小情都是派出所的民警帮忙干,主动为空巢老人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民警们始终与驻地少数民族群众同呼吸、心连心、共命运,警地共育民族团结之花在这片土地上愈开愈艳,浓厚的警民鱼水情在此“生根发芽”。
马鹿沟边境派出所政治教导员李鹏带领民警韩婧、计昊成等一行人带着准备好的水果、牛奶、米面油等满满一大兜子的生活用品来到了果园村空巢老人张顺姬家里看望。“新年快乐!我们来送‘福’啦!”民警韩婧将自己早早就写好的“蛇吐瑞气”“银蛇吐宝”的对联和福字送给“阿玛尼”。唠家常、问冷暖、送祝福,屋子里洋溢着温馨欢乐的气息......在张顺姬家主卧的柜子上,布满玻璃窗的照片印证了这份鱼水情,与民警一起烧柴做饭、载歌载舞、欢度佳节,有的照片已经泛黄褪色,代表着经过岁月的沉淀,他们的感情愈发浓厚。多年来,派出所的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无论谁来到这片土地,对果园村空巢老人的照顾和他们彼此的关心都未曾改变。
朝鲜族过年,打糕一定是餐桌上雷打不动的“嘉宾”。吃打糕,寓意着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嘿咻!嘿咻!”张顺姬与民警们一同用力挥动着木锤轮番向木槽中的糯米团捶去,你砸一下,他砸一下,无人愿意打破这番和谐画面。半个小时过去,清香软糯的打糕便制作完成。张顺姬把打糕切成小块,裹满黄豆面。这一口下去,既软糯又富有嚼劲,既有米的清香又有豆的醇香......
特色鲜明的建筑,温暖舒适的火炕,软糯的打糕,萦绕满屋的米香豆香。屋外炊烟袅袅,从门口延伸到栅栏外一连串脚印,村民金顺玉、朴京株“阿玛尼”端来提前准备好的黄瓜、胡萝卜、鸡蛋饼、火腿肠、桔梗、紫菜、米饭等食材,与大家一起做紫菜包饭。
当一大堆食材摆在面前时,有的民警瞬间不知所措,不知从哪下手。要么就是食材放的太多溢了出来,要么就是食材放的太少根本就卷不成样子。“阿玛尼”们看到民警窘迫的样子,笑了起来,手把手耐心教学说道:“做紫菜包饭其实很简单,先把这些食材全都准备好,在竹帘上放一片烤紫菜,紧接着放上米饭把它压实,铺上黄瓜、胡萝卜、鸡蛋饼、火腿条、肉松等,总之就是你喜欢吃什么加什么就可以,再挤上沙拉酱,将竹帘紧实的卷起来后切厚片就可以了......”谈话教学间,一盘紫菜包饭就做好了。民警有样学样,不一会儿便也做成了一盘紫菜包饭。谈笑间,桌子上已经摆满了朝鲜族的传统美食打糕、米肠、紫菜包饭、辣白菜、大酱汤......,一款款、一样样,摆成了“百家宴”,大家在劳动中享受快乐,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围坐在一起一边享受美食,一边唱起民族歌谣,一起体验文化盛宴,一同感受着浓浓的年味,其乐融融,大家心更近了,情更浓了,节日的喜悦洒满村庄。吃完午饭,民警们忙前忙后,给金京熙家里布置完,所有人盘腿坐在火炕上,唠起了家常。
别样“阿德尔”好暖心
清幽静谧,一车、一亭、一桥......每一处建筑都在讲述着独属于他们的故事。
往村外望去,一个与周围建筑风格截然不同的小房子,显得格格不入,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目光延伸过去,一间似曾相识配色的小房子映入眼帘--外面一层迷彩绿,高处挂着飘飘红旗,周围摆满了小桌子、小凳子,路边赫然立着一块牌子“移民管理”。带着疑惑和好奇,笔者又重新走回了屋子。笔者刚谈起那个地方,几个“阿玛尼”便迫不及待给笔者讲述其中的故事。
“那个地方叫‘放排广场’,现在咱们这果园村、G331国道可都是旅游打卡热地呢,为了方便服务过来旅游的游客,为他们排忧解难,效率可高哩!”
“还有还有,那个警务站可不光是服务游客的,像我们乡里乡亲遇到啥难事了,我们也都会去那向我们警察同志求助。不管什么时候我们去警察同志就在,对我们来说可太方便了!”
“我还记得有一年,那个深圳的游客手机丢了,询问咱们,咱们也不知道啊,结果人家警察同志去了,一盏茶的功夫手机就找到了。”
剥去时间的层层外衣,思绪跟随民警和“阿玛尼”回到了那快速高效的“十分钟”。
“警察同志,警察同志,你们快帮帮我,我真的是想不到谁还能帮我了。”前来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观光游玩的深圳的杨女士说。民警见此情景,给杨女士倒了一杯水,安抚地说道:“女士咱别着急慢慢说,人民警察为人民嘛,你遇到什么困难了?”经过询问后得知,杨女士在游玩的时候不小心把手机遗失,情急之下找到警务服务站寻求帮助。民警了解情况后,充分利用群众优势,迅速发动周边的村民,不到10分钟,就将遗失的手机找回。杨女士甭提多激动了,从没想到能够如此迅速地找回手机,连连感谢。返回深圳后,寄过来了一面印有“人民警察为人民、失而复得暖人心”的锦旗。谈到这里,笔者猛然想起派出所内锦旗更是数不胜数:“警民一家亲、遇难见真情”“热心为民、为民解忧”......
“就不说别的,咱们几个人,谁没被人家警察同志帮助过?”屋内瞬间七嘴八舌起来,有的说民警帮他修过屋顶、有的说民警帮她劈过柴火、有的说自己家每年的春联都是警察同志帮忙贴的。话到深处自流泪,情到真时泪自流。“阿玛尼”们谈到孩子由于工作原因常年不在家,各位“阿玛尼”不禁泪眼婆娑。民警李鹏见状,起身下炕,蹲着老人的膝旁,将老人的手缓缓搭在自己的手心上,紧紧攥住,说道:“从今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您就是我们的‘阿玛尼’,我们就都是您的‘阿德尔’。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们为咱们这个“小家”做点事情都是应该的。只要您有需要,我们一直都在。”“阿玛尼”见状将民警扶起来,拍着民警的肩膀,眼泪不禁流了下来,说道:“你们都是好孩子,你们都远离家乡,我们儿子也不在身边,咱们就是一家人。”
别样“平安”好安心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城市的轮廓在灯光的映衬下柔美且迷人,一幅深邃动人的画卷缓缓展开。在黑暗的城市中,巡逻者守护夜光。当告别完5位“阿玛尼”后,民警便开始投身工作之中。冰封的江面,神秘的幽径,崎岖的山路,狭窄的阡陌都能看到那一抹中国红。派出所里,一双双眼睛紧盯着屏幕,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视频巡查。每家每户床头上一个小小的方盒子闪烁着红色的光。
深夜,村内一处院子里的声音格格不入,王大叔本以睡沉,听到自家院子的声音后起身,掀起窗帘的一角向外看去。皎洁的月光映在大地,地上却映出了两个身影。拿起手电照了一圈,看到了两名男子已经翻进自家院子,直奔自己停放在仓库的摩托车。“不好!有贼!”王大爷立即安下了那个“小方盒子”,不一会儿,乡里乡亲们和派出所民警纷纷赶到现场,将那两位盗贼合力抓获。
“从来没想过这个小方盒子这么神奇,轻轻一按,乡里乡亲还有我们的民警同志们就都来了,这也太方便了,要不然今天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现在,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无论在街道还是村屯,随时都能看到警灯闪烁,感觉民警时时刻刻就在大家伙儿身边。现在又给我们安装了报警器,这下子治安更加有保障了,我们心里也更加踏实了。”
将盗贼抓获后,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说着,但是无一例外,都在说着这个“小方盒子”的好。民警们听到群众的褒奖和夸赞声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李鹏教导员说:“我们要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百姓的事就是我们的事,百姓的事更是无小事,你们平平安安,不丢钱,没损失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现在这个十户联防组织建立了,大家和我们派出所都能第一时间得知求助信息,‘一方有难,九家支援’嘛,今天呐,你们的‘功劳’更大呀!”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一身藏蓝在与黑夜揉在了一起,漆黑的夜空是民警们的“保护色”,而那一抹“中国红”则是人民群众的“保护色”。
暮气朝夕落,琉璃金瓶扇。白幕斜落日,纱落人站窗。盈盈人声闹,家家卷帘门。少儿齐嬉闹,忙把晨灰扫。脚步匆忙,却一步三回头,回首望去,满村祥和。这群“可爱的人”似乎不知疲倦,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感触颇深,我想,我将继续以笔作枪、执镜冲锋,记录警徽下的无私奉献与执着坚守,每一帧都是热爱,每一字都有情怀。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