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徐汇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紧紧围绕“建设新徐汇、奋进新征程”的总体部署,全力推进“三旧”变“三新”住房修缮工作,成功打造了一批重点提升片区和重点项目。在向“新”发展的道路上,老小区如何焕发新生?徐汇如何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区颜值?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区房管局共同推出“城市逆生长”系列报道,为居民读者解读其中奥秘。

气象小区位于徐汇区徐家汇街道怀安街71弄1-8号、紫阳路90-92号,是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气象局家属区,由8幢多层和1幢高层住宅组成。由于小区房龄较高,存在房屋外墙开裂漏水、管道堵塞严重、人车分流情况较差、围墙局部破损风貌不协调等问题亟待解决。同时气象小区所处位置特殊,周边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家汇天主堂与徐光启墓,风貌保护也成为本次修缮设计的重点。

因此,设计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屋面老化、外立面漏水、立面管道堵塞、公共楼道陈旧、地下管网堵塞等功能性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提升;外立面设计以古朴、美观为原则,让房屋保留“老上海”的底色;景观上通过建设“一道、一墙、一廊”使小区空间更具层次感,休闲场地功能也更为丰富。

“该项目的改造,旨在将古典主义设计元素与现代社区相融合,创造出一个兼具历史韵味和现代便利的文化小区。”区房管局介绍说,通过充分利用拱券和山花等设计元素,结合景观绿化和社区互动空间的提升,打造独具特色的社区形象,为内部居民提供舒适宜居的居住体验的同时,强化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形成整体的历史文化景观,为城市增添新的文化地标。

建筑本体修缮: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经现场排摸勘察,小区建筑外观基本完整,整体格局清晰,但小区原有平屋面漏水严重;外墙面涂料存在脱落起皮、空鼓、泛碱现象,主要集中在东西山墙面;公共楼道部位墙面发黄发霉、部分明露铁构件已腐蚀、管线外露杂乱等。


外立面改造前


外立面改造后



外立面改造前

外立面改造后

在建筑立面修缮施工前,对小区内所有住宅的外墙情况进行勘察,对外墙损坏部位及渗水部位进行记录,施工中针对性实施病害处理。建筑色彩的选择基于上位规划的颜色控制,建筑上部选用浅米色涂料,搭配暖黄色水包砂基座,整体配色延续了现状色系,增强小区居民场所精神和历史延续。


室外楼道改造前


室外楼道改造后

室外楼道的修缮同样注重安全保障和形象提升。由于年久失修,紫阳路建筑外楼道的栏杆存在安全隐患,本次修缮将其更新为白色穿孔铝板栏杆,既美观又安全。


单元门头改造前


单元门头改造后

单元门头设计则提取了周边气象局建筑的符号,结合原有单元门做门头装饰柱,与周边历史环境有机结合,重塑了场所精神。公共楼道墙面及平顶进行了出新,地面铺贴了防滑地砖;铁质栏杆除锈出新,新增了木扶手;楼道内各种杂乱管线归槽,并预留了居民宣传栏等。



公共楼道改造前

公共楼道改造后

小区环境形象提升:实现功能与美学的和谐统一

在室外环境改造中,设计团队梳理了居民的生活需求,优化了社区交通流线,为居民提供了更便捷的通行和等待场地。小区围墙、天井围墙、小区出入口等也根据现场实际需求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翻新。



天井围墙改造前

天井围墙改造后

天井围墙的形象提升尤为显著。小区部分天井存在破墙开洞、违章搭建现象,原有围墙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和破损。本次修缮工程在原有围墙整体涂刷出新的基础上,增设了围墙装饰柱和穿孔铝板遮挡天井内部违章,小区整体形象得到了极大提升。



小区出入口改造前

小区出入口改造后

此外,小区入口原有设施老旧,缺乏识别性,本次修缮新增智能识别道闸和LOGO景墙,完善功能的同时提升小区入口形象。

气象小区通过“三旧”变“三新”项目,在解决居民急难愁问题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特殊地理位置带来的设计独特性,在保留原有建筑历史特色的同时引入拱券和山花等古典主义设计元素,使建筑外观更加优雅和精致。历史元素与现代社区相融合,创造出一个兼具历史韵味和现代便利的文化小区。

文稿:区房管局

记者:杨宜修

编辑:陈海笑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