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央军委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将原东北边防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老总和邓华将军联合指挥入朝作战,支援社会主义盟友朝鲜,反击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邓华是出身于原东北野战军,曾经参加过辽沈、平津等战役,可谓劳苦功高;而彭老总自不必说,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人民武装的“二把手”,在官兵们心中的威望仅次于朱德朱老总。



不过彭老总和邓华此前接触的并不多,只见过寥寥几面,而且两人的作战风格也大不相同,因此在抗美援朝战争伊始,中央军委还担心两人会闹矛盾、相处不恰。但事实证明,军委多虑了,彭老总和邓华相处的非常融洽、和谐,两人携手指挥了第一次到第五次战役,在兵力和装备都占据劣势的情况下,利用穿插战术数次打败联合国军,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战果,一时震惊全世界。

1952年,彭老总因为长期劳累、不注意休息而病倒,被迫离开朝鲜前线,返回国内休养,邓华随即便代替老总,成为志愿军新一任领袖。同年下旬,联合国军集中六万大军,向志愿军驻守的五圣山地区发动了大规模进攻,邓华在得知敌情后,立即向五圣山增兵,以巩固防线,应对敌人的来犯。



五圣山最前沿是一座名为“上甘岭”的高地,其战略位置尤为突出,因而成为了联合国军和志愿军争相抢夺的对象,双方围绕着这块阵地打了一个多月,联合国军付出了数千人的伤亡,但仍旧没能突破志愿军的防线。后来,联合国军士气耗尽,官兵们普遍萌生了厌战情绪,已然无法再继续作战,最终只得灰溜溜的撤走,我方大获全胜。

到了1953年,美国实在支撑不下去了,于是便主动和志愿军 议和,双方经过数轮交涉,签订了停战协定,延续了三年的朝战就此画上了句点。1954年,邓华返回国内,并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同时兼任解放军副总参,同年下旬,他亲自在辽东组织了一次超大规模的演习,充分锻炼了解放军陆海空三军的综合作战能力。



1959年,邓华受邀参加了庐山会议,期间彭老总意外卷入了一场政治风波,并由此遭到了猛烈批评。邓华见状马上站出来为彭老总鸣不平,严肃驳斥了一些莫须有的言论,充分维护了彭老总的名誉。可邓华毕竟势单力薄,他最终非但没有帮到彭老总,反而受到了牵连,被强制开除公职,被迫赋闲在家,一直到1960年,他才重新被启用,在四川省政府担任专管农业的副省长。

而彭老总的处境比邓华更加糟糕,他先是被革职,紧接着又因为舆论压力而搬出中南海,转往京郊一处小院居住,平时除了读书、看报之外,就靠着种地、做农活打发时间。1965年,彭老总被安排到西南建设委员会任职,可他刚工作了一年时间,动荡便爆发了,他再次深陷舆论漩涡,被扣上了“反革命”、“反党”的帽子,成为了众矢之的。



1966年下旬,彭老总被一伙居心叵测者强行带到北京体育场进行批斗,期间他先是无故遭到辱骂,随后又被殴打,可即便如此,彭老总也没有屈服,他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气节,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不利的处境。1972年,彭老总因为身患严重的肠胃疾病,被送入北京某军管医院接受治疗,及即便如此,居心叵测者也没有放过他,竟直接将病房当做审讯室,对他展开严厉的拷问。

这给彭老总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老总的身体状况也由此迅速恶化,精神头一天不如一天,到了1974年,彭老总意识到自己可能时日无多,于是便将提前立下遗嘱,交代了自己的身后事,此外,老总还委托前妻浦安修,将自己珍藏的一个金质烟盒转交给邓华,让他做个纪念。



1978年,浦安修找到正在北戴河休养的邓华,将金质烟盒亲手交给他,邓华为此非常感动,他不禁回想起当初和彭老总在朝鲜战场的点点滴滴,当时条件虽然艰苦,但官兵们万众一心、团结抗敌,那种心气、那种不屈的斗志实在令人怀念!晚年的邓华将一直随身带着彭老总的金质烟盒,就连睡觉的时候也要将烟盒放在枕边,1980年邓华去世之后,这个烟盒作为随葬品,和他的遗体一起被安置在八宝山公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