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革命生涯并非一蹴而就,在其革命过程中先后有七次遇难,多次在鬼门关游荡。这些经历也造就了毛泽东的优秀的品质,这也应了《孟子·告子下》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第一次历险:1911年12月,毛泽东被清军围困三天三夜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在武昌起义之后,毛泽东在长沙参加新军。在一次雨夜急行军中,毛泽东因为体力不支掉队,队友朱其升和彭有胜留下来陪伴,三人留在陈家大湾的村子。他们钻进一动茅草房计议休息一下再去追赶部队。谁知道不一会一队清骑兵从天而降,将村子团团围住,高喊追拿革命党。
毛泽东等三个人紧急分析敌情,认为对面一时半会不会走,很可能挨家挨户搜捕,于是隐藏在排水沟中。就这样三人在排水沟里面躲藏了三天三夜,饿了就忍着,渴了就用毛巾蘸点臭水润湿一下嘴唇。等到第四天的时候敌人才撤走了,毛泽东等人才爬出来找老乡弄了点吃食,逃过一劫。
第二次历险:1921年7月,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险些被捕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李公馆秘密举行,参会人员包括7个共产主义小组的13位代表,毛泽东就是其中之一。在会议的第八天晚饭后,一位身穿灰布长衫的陌生人闯入会议室,说是寻找社联王主席,说话期间还在扫视屋子里面的人,然后迅速地退出房子。
中共一大
参会人员中具有丰富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见到大家都不认识这个人,预感这是特务,于是果断收拾好各类文件,招呼大家赶紧撤离,会议九次终端,与会代表分散隐蔽等待通知。果然不一会,一群巡捕闯了进来,但是由于撤退的迅速并没有留下什么线索。
第三次历险:1927年8月,毛泽东偶遇特务被问:“看见毛泽东了吗?”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人;7月15日,汪精卫与蒋介石遥相呼应,在汉口背叛革命,将枪口对准共产党人。当时的毛泽东作为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自然得到了蒋汪的“重视”。
8月初毛泽东决定乔装打扮离开汉口,渡江回家。在汉口的一条街上毛泽东迎面撞上了两个可疑人员,毛泽东怀疑他们是汪精卫的便衣特务,刚想脱身,不料其中一人突然拉住毛泽东的一条胳膊恶狠狠地问道:“看见毛泽东了吗?”毛泽东镇定自若,胡乱指了一条巷子说道:“看见了,刚从这里走过去。”两个特务信以为真赶紧追了过去,毛泽东得以脱险蒙混过关。
第四次历险:1927年9月,毛泽东被民团抓住,用银元脱险
在秋收起义前夕,毛泽东在前往湘赣边界处被当地的民团抓住。毛泽东看到押解的人员衣服破,知道他们都是为了混口饭吃的穷百姓,于是毛泽东假借腿上有伤,走不动道,故意掉队和押解人员拉起家常,又故意使得口袋里面的银元和铜板作响。
押解人员借机和毛泽东低声说道:“本人姓黄,家中五口人,靠我挣钱过活...。”毛泽东顺势取出两块银元塞到对方手上说道:“黄大哥,这点钱不要嫌弃,拿去喝碗茶。”对方迅速借过钱,眼神示意让毛泽东可以往路边的山林里面跑,最终毛泽东得以脱险。
第五次历险:毛泽东感染疟疾
1929年,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在闽西龙岩城内召开。毛泽东因为自己的政治军事意见被否定,被迫离开红四军的主要领导岗位,下派到闽西特委指导工作。在这期间毛泽东感染疟疾,高烧不退生命垂危,最后在上杭临江楼经过当地名医吴修山精心治疗才得以重获健康。
第六次历险:毛泽东再次感染疟疾
1934年9月,也就是在长征前夕,毛泽东怀着沉重的心情踏上了去于都调查的征程。就在他到达于都后不到几天,老毛病疟疾复发了。疾病折磨,加上心境不好,毛泽东高烧不退。40℃高温,使他嘴唇干裂、两眼深凹。在毛泽东生命垂危的时候,当时任瑞金中央红色医院院长的傅连璋临危受命。傅连璋在给毛泽东服了加倍的奎宁后,昼夜守候在毛泽东床前,密切注视病情变化。第三天,毛泽东真的奇迹般地好了。
第七次历险:1935年,张国焘分裂党中央
1935年6月上旬,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和由张国煮、徐向前、陈昌浩等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武功县达维镇胜利会师,取得了长征的初步胜利。党中央和毛泽东认为,两军会师后的战略方针是:“北上抗日,建立陕甘革命根据地,促进全国抗日高潮的发展”。此时的张国熹,不想北上,主张西进,企图分裂党和红军。
长征胜利
1935年9月份,他密电左路军驻马尔康地区的部队,要正在北上的军委纵队移到马尔康待命,如其不听,“则将其扣留”;一面又致电陈昌浩、徐向前(二人随右路军北进)转中央,再次表示反对北进,坚持南下,并称“左右两路决不可分开行动"
9月9日,又另电陈昌浩,令其率右路军南下。不料,这份电报却鬼使神差地落到叶剑英手里。叶剑英感到事关重大,立即骑上一匹快马,火速秘密地赶往中央驻地巴西向毛泽东报告。看到密电后,当晚,毛泽东同张闻天、博古、王稼祥、周恩来等开了个紧急会议,决定率红一、三军迅速脱离险区,立即北上。
小结:毛泽东的一次次历险同时也是自身的一次次成长,也是党的一次次进步,毛主席大难不死才能够带领人民群众建立起新中国,中华甚幸,民族甚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