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16日,伴随着最后一辆解放军军车驶离越南境内,这场为期二十八天的自卫反击战终于告一段落。战争结束后,双方各部队自然要统计报告相关数据及战果。战场上的硝烟又演化为笔杆子上的争斗。

若将我国与越南两方给出的伤亡统计数据、歼敌数据拿来对账,不难发现,二者完全对不上!

这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也并非离奇之事,毕竟双方立场不同,且基层部队少报瞒报伤亡,多报虚报战功在一些纪律性不强的军队中是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吊诡的是,越南官方文件中曾给出过一则令人惊骇的数字:越南人民军俘虏中国军队260人,消灭62500人,重创中国九个主力军。事实果真如越南人所言?中越边境之战的真实伤亡比到底是多少?

一、兵发越南

1978年12月7日,邓小平在北京秘密召开了一场中央军委常委会议。关于这场会议的具体内容,时至今日,仍未有解密资料可供研究。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正是在这一次军委会议上,确立了对越南实施自卫反击的战略任务。

军令既下,解放军各部队自然闻令而动,尤其是云南、广西这同越南边境毗邻的二省。1978年12月至1979年2月间,我解放军五十六万余精锐之师,浩浩荡荡集结于中越边境,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自卫反击战。



在中央军委的作战计划中,解放军将分东、西两个方向,以广西、云南二地作为战略突破口,直插越南腹地。

东线由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亲自坐镇指挥,统领7个军18个师,麾下包括广州军区41军、42军、55军,武汉军区43军、54军、20军58师,以及成都军区50军149师;此外,还有广西军区数个炮兵师、高炮部队、工程兵、通信兵等多兵种协同作战,形成了强大的火力支援与后勤保障体系。

西线则由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将军指挥,统率3个军9个师,下辖昆明军区11军、14军、成都军区13军、50军149师,以及云南军区数个炮兵部队、边防团、侦察分队。其军力虽然稍稍逊色于东线,但仍有着严密的作战体系。

2月17日当天,炮兵卸下火炮防护罩,精确调整射击参数;工兵备齐爆破装置,随时待命;坦克满载燃料与弹药,整装待发;通信兵专注监听,确保线路畅通无阻;侦察兵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执行秘密任务;步兵已抵达指定冲锋点,部分战士更是悄然逼近越军前沿……

突然,东线最高指挥许世友上将抬起头来,放大嗓门庄重地宣布:“时间到,还击开始!”顷刻间,万炮齐发!火光像朝霞一样染红了天际。

腾空而起的信号弹划破天空,第41军战士率先发起猛攻。在突破越军防线后,第41军迅速向高平市区推进。正当41军从正面对敌形成压力之际,我南集团42军从东溪突破,与北集团41军一起对高平之敌形成了钳形攻击的态势。



2月24日,解放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对高平发起攻击。经七小时苦战,第41军一部在师长张万年指挥下,于25日成功占领了高平,越军主力346师及高平地方部队损失殆尽。

高平陷落后,越北空虚,谅山门户大开。2月27日,我55军同越军第3师主力部队交火激战,敌人沿城外山岳丛林地带一线摆开,妄图阻止我军的进击。

55军以163师负主攻,成两个梯队部署,主力向扣马山实施主要突击,另以一部向417高地攻击;得手后,再沿同登---谅山公路突进,歼灭谅山市区外围之敌。

在歼灭外围的越军后,3月1日,55军发起了对谅山市区的总攻。经三日激战,第55军于3月4日攻占谅山,重创越军第3师,缴获大量武器弹药的同时还切断了越军的重要交通线。

二、我军伤亡

谅山被解放军部队拿下后,越南首都河内便彻底失去了其北部屏障,全然暴露在解放军的炮火之内。

此时的越南黎笋政府,可谓是危如累卵,在解放军的“大炮式”真理下,已有满朝覆灭之可能。幸而,有理有节的我国适可而止,没有将战火进一步扩大,于3月5日宣布撤军。

越军虽然从柬埔寨调兵北上,却忌惮我军战力,只敢派出游击队、民兵尾随骚扰。在炮火掩护下,我军最终于3月16日全部撤离越南。



自2月17日起至3月16日止,为对越自卫反击战第一阶段。在这二十八天时间里,我边防部队攻克了越南谅山、高平、老街3个省会和17个县市,重创越军4个正规师零10个团,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

此战,毫无疑问,我解放军取得了大胜,不但打击了越南的嚣张气焰,更是打出了军威国威。令人扼腕的是,自古征战,便少不了流血牺牲。二十八天的浴血奋战,我军虽优势巨大,却也免不了伤亡。

长期以来,许多人都认为这场对越反击战,我军是用“牛刀来杀鸡”,故而对越南这只“鸡”发起疯来给我军造成的啄伤有些轻视。

其实,对越一战,我军虽大获全胜,中高级军官的损失却远高于越军。

从官方解密的资料看,目前已知越军有7名团以上军官被击毙,其中师级只有1个;而我军副团级以上军官的伤亡,则高达二十多名!

其中42军、41军各有6名,其他部队8名。此外,42军还有4名副团级干部身亡,分别是124师372团副团长麦达林,125师375团政治处主任李育贤,126师376团副政委廖智文,以及坦克团副政委宁成功。



牺牲干部中职务最高的两人,均为副师级干部,都来自42军126师。一位是126师副政委林凤云,开战第一天,指挥376团和43军坦克团奇袭东溪,林凤云所乘坐的装甲指挥车在靠松山向越军防线纵深地带突破途中,被越军炮火击中,胸部中弹牺牲;另一位是126师副师长赵连玉,3月8日随126师376团从硕龙回国途中,在班瑙地区一个高地被埋伏的越军打冷枪而牺牲,时年49岁。

关于我国两路大军的具体伤亡数字,截止目前还没有官方的统计和公布,目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我方的伤亡总数有34000多人,其中牺牲及失踪人数为8531人(包括民兵、民工、向导等),负伤(非战斗减员)2万多人。

至于我军的具体伤亡情况,根据官方资料披露,云南方向,我军伤亡人数达7886人,其中亡2812人,失踪15人;而许世友上将指挥的广西方向,则未见公开披露的伤亡数字。

虽然并无官方的权威数据,但根据作战过程和不少老兵的回忆,坊间军迷仍推测出了不少情况。如军旅作家李存葆曾查阅相关资料推断,我军伤亡总数在27000多人。

当然坊间还存有另一种说法,也即我军伤亡总数为29911人,其中牺牲超过8000人,受伤21000多人。其中,我军东线部队阵亡5103人,伤员15142人,失踪942人;西线部队阵亡2711人,伤员6000余人,失踪13人。

颇有意思的是,越南方面对我军的伤亡人数同样给出了不少数据。越南人民军政治总部就曾在其一份宣传文件中表示:二十八天的战争中,越南重创中国9个主力军,俘虏260人,消灭62500人!

要知道,我军在反击战的第一阶段中,参战的全部兵力正是九个军,越军被打得首都都差点丢了,又谈何“重创”我军呢?



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的大叛徒魏京生曾自称偷到了一份情报,是关于我国军队的损失情况报告。他卖给了西方媒体,在他出卖的这份情报中,解放军牺牲九千余人,负伤一万多人。

史文银在其著作《中越战俘生活实录》也给出了一则数据:6954人牺牲,14800人负伤,另有238人被俘。

越南方面,尽管十分热衷于对我军的伤亡情况进行报道,但对其自身的伤亡情况,却一向含糊其辞、摇摆不定、欲盖弥彰……

三、越南之殇

经由高平、同登、老街、谅山等战役来看,我军在与越南正规军的交战中,成建制地消灭了越南第6师、第13师、第25师,同时成建制地消灭包括其“英雄团”在内的13个团,还重创其316A师等多支部队。越军可谓是损失惨重!

根据1983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档案,第一阶段的二十八天战斗中,我军东线部队歼敌34187人,伤敌5159人,俘虏1325人;西线部队歼敌13542人,伤敌2108人,俘虏848人。从东西两线歼敌数据来看,共歼敌57169人。若将我军伤亡与之对照,不难发现,我军与越军的伤亡比在1:2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数字主要是我军与越南正规军的交战结果,并未统计战争中死亡的越南公安部队、民兵及游击队。敌被俘伤兵不治而死的数据也没算在内。不过单从战果统计看,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准确的。

至于到底消灭了多少越军,由于民兵的因素,以至于始终难有相关统计。不过,越南的一个省委党报曾透露,战争期间约有二十万“平民”被打死。这个数目有些骇人听闻,不过也不是不可能的。

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越军在1979年战争中的伤亡,必然在十万以上。两军的真实伤亡比率,接近四比一。也就是说,大约每四名越南士兵才能换得我军一名战士。

犹记得,在开战前夕,越南国内曾盛行着“一个越军能抵得上三十个解放军”的狂热言论,也不知,战争的硝烟过后,面对一具具冰冷的尸体,越南人还能说得出那嚣张自大的话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