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7日电 题:寒潮下的暖流——新华社记者到北京供热一线当学徒
新华社记者田晨旭、王修楠、王普
1月底,一场寒潮不期而至。北风呼啸之下,北京最低温已来到零下10摄氏度,千家万户的温暖令人牵挂。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东街的虎背口供热服务站,向这里的运行保障工穆佳硕“拜师”,以“助手”身份体验一天供热工作。
“来啦!快进屋吧,里头暖和。”短暂寒暄后,穆佳硕领着记者戴上安全帽,穿上工服,沿着楼梯向地下一层的热力站走去。
“我看咱附近有明城墙遗址等知名景点,在这工作很赏心悦目吧。”听到记者的提问,穆佳硕笑了笑说:“我们每天挺忙的,平时也顾不上欣赏它们。”
接着话头,穆佳硕介绍起他所在的供热服务站。虎背口供热服务站隶属于京能集团所属北京热力东城分公司建国门中心,管理着约33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内的58座热力站与1.16万户热用户。而员工们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各热力站、二次供热系统及楼内公共供热系统的巡视检查、设备检修、供热运行服务等。
寒潮到来,包括虎背口热力站在内的北京各供热单位在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最大出力供热,根据户外温度动态调整供暖温度,确保居民家中温度达标。而对于供热一线员工而言,这意味着24小时的值守和每天4次以上的设备巡查。
“这是压力表,这是温度表、这个表记录的是补水量……”行走于各个设备之间,穆佳硕一边指导着记者查看各项参数,一边教记者将看到的参数记录在值班日志上。约莫20分钟,巡检结束,各项参数处于正常范畴,设备运行平稳。
走出热力站,穆佳硕带领记者回到他的工位。在电脑屏幕上,一个名为“虎背口采暖系统”的界面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
“这是我们的智慧供热平台操作界面。”穆佳硕向记者介绍,自2023年起,虎背口供热服务站启动了智慧供热改造,热力站实现了远程调控、定时巡视。
说话间,穆佳硕带着记者又奔向了下一项任务:入户测温。
点温枪、热成像仪、扳手、一字改锥……带着齐全的装备,记者跟随“师父”来到了东花市北里中区的张先生家门口。
“您好,我们是热力公司的,来您家测一下暖气温度。”张先生开门后,穆佳硕向其出示工作证,说明了一行人的来意。
戴好鞋套,步入户内,记者在“师父”指导下,利用点温枪查看供热立管以及散热器温度。而穆佳硕与另一位同事则利用测温仪对用户家中进行多点测温。
“张先生,结合各项检测,您家的室温达标,请您在这里签字确认。”干净利落地完成检测、客户确认等工作,记者与穆佳硕同张先生告别,起身前往下一户进行测温。
“马上春节了,能休息几天吗?”行走途中,记者好奇地问。
听到这个问题,穆佳硕说道,为保证居民温暖过节,服务站春节期间也要有人员在岗。从2016年入职到现在,他和同事们已经坚守了9个春节。
“看着周围小区里家家户户吃着团圆饭,说一点也不羡慕那是假的。但是转头想到我们为城市温暖做出的贡献,内心又觉得特别充实。”说到这,穆佳硕向记者展示了多年来不同用户发来的新年祝福,字里行间有感谢、有祝愿、更有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我们为他们稳定输送‘暖流’,他们回馈以节日的‘温度’,这样‘温暖’的互动,何尝不是坚守岗位最好的慰藉呢。”穆佳硕说。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一天时间内,记者在“师父”的指导下完成了巡检与入户测温的全部任务。落在登记表上的,则是一串串达标的温度。临别时,穆佳硕嘱咐记者打一个“小广告”。
“春节期间,如果大家发现家中散热设施出现跑冒滴漏的情况,可通过供热管家电话、‘北京热力客户服务’微信公众号、96069全市供热服务监督电话反馈情况。我们将24小时值守,陪伴大家度过一个温暖的新年。”穆佳硕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