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单位,有很多行政级别。局长与局长、主任与主任,在不同的单位里,代表的级别都不相
我国疆域广阔、规模巨大,是十亿人口级别的巨型工业化国家。
在运用庞大复杂的官僚体系来管理全国事务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我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经过新中国建立过程中的革命、和建国后的改革和建设,我国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公务员制度。
我国的公务员从正国级到科员,总共有5个层次和10个级别。
其中副部以上干部为高级干部,而副部级以下的干部,分为“股、科、处、局、厅、司”不同级别。
这些级别大小不同、职责各异、紧密配合,共同维护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转。
一、级别的关系和由来
从秦统一中国设立郡县制开始,就已经有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管理体系。
这套体系在历史演进中不断发展,在唐宋、明清时期都有相应变化。其中清代的“县、府、省、内阁”的架构可以看做是当前我国行政架构的来源之一。
而对于“股、科、处、局、厅、司”级别的高低,有一个简单的答案:股<科<处<局=厅=司。
股级单位,处在公务员体系的最基层,一般在县区级政府以下的各机构里设置。一般都是处理直接面向普通民众的事务,权力有限,承担的工作却极为细致复杂。
科级单位,处在公务员体系市一级单位,一般与县区级政府收下的各机构里的股级单位的职责相近,但其行使的权责较县区各机构内的股级单位更大,涉及的范围更广一些。
处级单位就有了一定的自主权,有独立的人权、财权、决策权,处级领导可以被看做是一个独立部门的负责人。
在县级政府里,县长县委书记就是处级,直接掌管一个县的发展方向,可见实权处级影响力之大。
在基层一个处级单位会下辖数量众多的科级单位,人员规模可能非常庞大;而在一些大机关里,一个小团队可能就是一个处级单位。
比如一些政府机关的研究室,一个处都没有10个人。
局级单位就已经需要站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来思考问题了,要考虑大方向的决策问题,也要考虑很多与其他部门配合的问题。
在这个位置上的领导者,有着影响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的力量。做到这个位置,很有可能已经进入了中管干部序列。
在这里面,虽然局、厅、司三者的名称不同,级别却是相同的。
其中“局”是一些部委的下设单位,如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司法部法治调研局。
“司”也是一些部委的下设单位,如外交部礼宾司、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厅”则是省政府的下属机构,如山东省教育厅、河南省农业厅。
“局”是一种很特殊的情况,有很多不同级别的单位都叫“局”。
国家级别的“局”,是副部级单位,如国家统计局、国家医疗保障局。
而如果某个国家局叫“总局”,则是正部级单位,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是县政府里的局。县局虽然名字叫“局”,实际上只是一个科级单位,局下面的一般设股。
只是因为历史原因,沿用了“局”的叫法,这些单位并不具备“局”的行政级别,也没有局级单位能调动的庞大资源和组织架构。
如下图中的“局”,它们都只是科级单位。
它们都是国家权力面向普通民众的窗口,每一个政策、每一个举动都和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这些单位里的科级干部,每一个在当地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每个决策都可以对一个地区或者一个群体的生活产生影响。
但一般情况下,当我们说起“局级干部”的时候,指的就是和“厅、司”级相同级别的干部。
二、体制内单位级别的对应
除了政府公务员体系之外,我国还有大量的其他体制内单位,如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解放军相关单位。
虽然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几经改革,人民军队的组织模式与公务员体系很不相同,但是类似的级别体系还是存在的,并且在干部调动的时候,遵循一套互通的标准。
在我国有53家副部级央企,这些大型国有托拉斯和康采恩们的总经理和党委书记(董事长)都是副部级干部,
而下属的分公司领导或者总公司的部门领导,可以被视作局级干部。直接接受这些局级干部领导的各个团队负责人,则可以被视为处级干部。
这些企业受国资委监管,企业内的干部级别、社会地位、掌握的资源都不比同级别的公务员少。
每一个副部级央企都涉及国家命脉行业,这些央企里的领导人员,也是我国公务员体系里中、高级干部的重要来源之一。
他们虽然不在公务员体系内,但可以把他们视作“带有行政级别的国有资产职业经理人”。
还有3家正部级央企,虽然名义上直接归属国务院领导,但实际情况很可能更为复杂一些。
分别是铁路总公司、中投公司和中信集团,这3家公司里,铁路总公司里的领导干部级别和之前的铁道部类似。
剩下两家中,中投公司里汇聚着金融口的相关工作人员,他们一般有着自己的晋升通道;中信集团虽然名义上是国企,实际上带有了一些“家族红顶商人”的色彩。
除此之外,还有47家央企是正厅局级单位,总经理和党委书记(董事长)的级别为正局级。
事业单位就更为广泛,国有的科、教、文、卫单位和国家级的群众团体都有各自的行政级别。
这里以大学为例,全国目前有31所副部级大学。
这些大学的行政级别是副部级,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每一个都位高权重。
但除了校长和党委书记两个人之外,大学本身还是一个正局级单位的架构,所有的学院都是处级单位。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能在这31所大学里取得出色的工作成绩,受到上级领导赏识,有可能获得更快的上升机会。
与高校相同,我国的国有报社媒体、中科院下属各个研究院所、公立医院和艺术院团等都有各自的行政级别。
军队系统稍微复杂一些,但是解放军的各级军官还是可以大体的和地方公务员体系形成级别上的对照。
在经历了大规模的军事指挥体制改革之后,人民解放军的指挥层级和过去相比有了巨大的变化。
集团军和合成旅的军事主官和政委在行政级别上对应什么样的公务员级别,有着一些争议。
这个时候使用军衔作为参照标准,是一种更为准确的判断方式。
三、新的公务员制度带来的改变
19年之后,在公务员体系中,除了职务之外还有了更为细致的职级划分。
“二级主任科员”、“三级调研员”、“二级巡视员”,这些称呼吸引来了很多困惑的目光。
在新的制度之下,“主任科员”相当于“科级”,其中“三、四级主任科员”与“副科级”待遇等同,“一、二级主任科员”与正科级待遇相同。
“调研员”为“处级”,“三、四级调研员”与“副处级”待遇等同,“一、二级调研员”与“正处级”待遇相同。
“巡视员”与“局级”待遇相同,“二级巡视员”与“副局级”待遇相同,“一及巡视员”与“正局级”待遇相当。
国家进行这样的改革,意图在于进一步激发公务员队伍的活力,让那些没能走到领导岗位上的公务员,也能通过职级的晋升,获得待遇上的提升和工作获得认可的成就感。
一个大型国家,需要拥有一支专业、高效的公务员队伍;需要建立一个良性运转的制度体系;也同样需要每一个国家工作人员,发自内心的对国家发展方向的认可,和高度廉洁自律,维护良好风气。
由此可见不管是什么级别的公务员,又或是在其他领域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都应当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都应该以为人民服务为第一追求。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交通越来越便利,信息交换也越来越高效,很多领域都在推动实现无纸化办公。
有一些声音呼吁国家进行进一步的行政架构改革,去掉“地区”这个行政单位。
如果这样的构想可以实现,也许公务员的级别和制度也将会迎来新的调整变化。
结语
级别的高低是一种社会地位的体现,但也代表着一位干部身处的位置和担负的责任。
不管身处科、处、局、厅、司的哪一个级别哪一个位置,又或者只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公务员,都应该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摆在第一位。
在此基础上去追求自己的工作成绩和个人发展。
有一些人在进入公务员体系之后,享受到了拥有权力和被人尊重的乐趣,就再也不记得我们国家建立的初衷。
他们遗忘了先烈的付出,也抛弃了社会主义的理想,脑海里剩下的只有他们对个人利益的追求。
这样丢失初心、甘于堕落的干部,等待他们的,一定会是党纪国法的严惩。(来源:局长来了))